大数据不仅会杀熟,还学会克扣奖金了?
原标题:大数据不仅会杀熟,还学会克扣奖金了? 今天突然冒出一条奇怪的新闻:饿了么回应变相降低骑手过年奖励。
原标题:大数据不仅会杀熟,还学会克扣奖金了?
今天突然冒出一条奇怪的新闻:饿了么回应变相降低骑手过年奖励。
上来就是“回应”,新闻源却不见踪影,看着就有蹊跷。搜了半天,终于扒出信息源头,是一条骑手控诉饿了么的微博。
原来,春节期间,为了留住骑手,饿了么许诺只要完成7期(1月11日-2月28日)工作任务,每人可以多拿8200元的奖金。
很多骑手为了奖金放弃了回家,结果到了第6期,明明在春节假期内,平台单量变少,工作任务却提高到380单(是上一期的近4倍),故意让骑手无法完成。骑手称自己留在北京就是为了这笔活动奖金,现在对着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欲哭无泪,求助微博讨公道。
注意这个爆料账号是新注册的,没有粉丝基础,也没有@大V,只带了几个没热度的话题,内容絮叨口语化,发微博时间还在凌晨,一看就完全不懂微博的传播规律。
面对不公的游戏设定,他一方面想站出来讨个公道,另一方面也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干到七天不睡也要干到”,“因为这个春节的钱对我很重要”。
按常理,这样的内容是不会引发关注的。但目前该微博已有超过5万条转发,13万赞。为了对抗平台限流,愤怒的网友甚至自掏腰包帮他传播。
经过一夜的发酵,今天上午,各大媒体跟进报道,饿了么也不得不做出回应,而且一次比一次“诚恳”。
早上九点,饿了么对媒体的回应是直接否认恶意降低奖励,称任务量提高是因为节后订单回升。
这个解释显然站不住脚。
一是每期任务都是在7天的开头给定的,系统如果真是按照预测订单量、骑手数动态调整,何以记者采访北京、杭州两地骑手,两座相隔千里城市的订单量如此一致,都是突然提到360-380单,仅相差20单?
二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骑手怕的不是多送辛苦,而是因为系统无单,过高的任务数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这意味着即使他们7x24小时地干,也可能拿不到8200的奖金。
可以看下“1818黄金眼”采访饿了么骑手时晒出的手机截图,该小哥1月11日-1月17日订单量充足时6天跑出了358单。这跟现在360单的任务相差无几,为什么他也会说太高了完不成呢?原因就在这里。
这个荒谬的说法逼得网友也站出来“自证清白”:原地过年的没有突然一天吃6顿外卖,返乡过年的尚未回来,平台所谓的订单回升从何而来?
午间,多段媒体采访饿了么骑手“罢工”的视频新闻爆出,把事件拱上热搜。
“饿了么客户关怀”再次做出回应,虽然依然坚持提高任务量是因为平台订单量上升的解释,但口气和软多了,并称“针对骑手反馈的问题区域,已经进行动态调整”。
但这依然被网友认为是糊弄;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毕竟,有没有动态调整,调两天是不是再偷偷改回来,全是黑箱操作。谁能监督,谁又真的有知情权呢?
到了下午两点,饿了么终于在官微公开做出说明,承认在“一些”城市和商圈的单量预估出现“偏差”,向骑士致歉,并承诺会让更多骑士得到奖励。
看到这里,饿了么是不是真的根据订单数据动态调整骑手任务量无从得知,但她确实做到了根据舆情智能动态调整公关回应。不禁让人想起那副“客分三等”的对联:坐,上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更让人感慨的是,系统作恶一直是这几年舆论关注的焦点。
前有大数据杀熟普通消费者,平台让商家在搜索栏消失,现在大数据居然已经进化到可以克扣员工的奖金了。
虽然具体到每一次的新闻细节,都会有人说这事在商业世界太常见了。以前没有摊贩宰客吗?没有商业合作关系破裂吗?没有老板给员工画饼吗?
但系统作恶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给恶制造了完美的庇护所。可以回忆一下过去所有相关新闻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一个轻飘飘的甩锅声明:系统调试、系统偏差、系统漏洞,甚至无人需要对此负责。
一个黑盒子系统,多少恶假汝之名。
今天有记者采访饿了么骑手:是否有向上面反映,骑手无奈地说自己给站长打过电话,站长说这是系统的事,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再给他向上反映一下。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无论怎样追问,最终都会打在一团棉花上。
宰客的摊贩被曝光后会无人光顾,信誉不佳的人在商场混不下去,只会给员工画饼的老板人人避而远之。而垄断性的系统尽管作恶不断,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已经别无选择。
春节前,饿了么为了留住骑手原地过年,还做了一波响应京沪等地“春风行动”的宣传,称其为春节期间有临时就业需求的人员提供超过15000个就业岗位,并为坚守岗位的骑士提供多重补贴,最高超过10000元。
报道在最后畅想道:这会惠及那些愿意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的人们。
是真的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