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为何纷纷“加仓”印度?

谷歌的行动并非个例,其他美国科技巨头也纷纷“加仓”印度。

近日,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宣布,将在印度建设其“在亚洲最大的AI数据中心”,打造辐射印度乃至整个南亚的关键枢纽。

10月14日,谷歌高管在新德里参加有关科技会议。

与此同时,全球第三大集运公司法国达飞轮船宣布,将向印度科钦造船厂订购6艘1700TEU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

跨国巨头纷纷对印下注,显示出印度正日益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热土。

跨国巨头,争相布局。

今年以来,一众跨国巨头纷纷加码对印投资,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争相布局,掀起了一股对印“投资热”。

AI领域是新热点。

当前,跨国科技企业聚焦算力基建、生态构建、区域辐射三大目标,加码投资印度AI行业。

10月14日,谷歌宣布与印度第二大移动网络运营商巴蒂电信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建设一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谷歌云CEO托马斯·库里安强调,这是谷歌在美国本土之外规模最大的AI投资,将建设包括千兆瓦级数据中心群、新一代海底光缆登陆站以及独立清洁能源系统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设施。

谷歌云CEO托马斯·库里安。

事实上,谷歌的行动并非个例,其他美国科技巨头也纷纷“加仓”印度。

微软计划在印度特伦甘纳邦投资37亿美元,新增660兆瓦IT容量的存储设施;亚马逊承诺到2030年前在印投资127亿美元,重点拓展云服务与AI基础设施建设;OpenAI也宣布将在印度设立办事处,推进超1000兆瓦数据中心建设,并计划推出面向印度本地的定制化ChatGPT服务。

这一系列动向与印度“ViksitBharat2047”(发达印度2047)发展愿景高度契合,显示出美国科技巨头已将印度作为拓展海外AI业务的重要目的地。

制造业有新突破。

过去数十年间,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凭借历史积淀和人才优势,印度在仿制药、化学品合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等特定领域表现出色,为“印度制造”赢得了良好声誉。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印度制造业饱受基础设施落后、行政程序繁琐、土地获取困难、产业链条脱节等问题困扰,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发展效能。

被称为“全球药房”的印度仿制药产业。

近年来,跨国巨头持续向印度注入“建链、补链、强链”投资,系统重塑了印度制造业的格局。

长期以来,印度半导体产业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土产业链在高端芯片设计、核心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短板。

为加速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印度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接国际资本,一场覆盖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全产业链的“印度芯片热”正悄然兴起。

从日本瑞萨电子宣布在印启动3nm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到英伟达、AMD在印设立大规模研究与设计中心,再到富士康携手印度HCL集团斥资建设半导体封装基地......在国际巨头的资金和技术加持下,印度半导体产业迎来新的突破。

多年来,印度造船业受制于陈旧的基础设施、较低的生产效率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始终未能取得重大进展。

但就在前几天,法国达飞轮船突然宣布,将与印度科钦造船厂签署建造意向书,订购6艘1700TEU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订单金额约3亿美元。

此次合作是全球班轮运营商首次在印度下单,不仅标志着国际主流市场对印度船厂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的认可,也将成为印度迈入高端造船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资本在印布局不仅着眼于实体产业,更渗透到了金融领域。以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集团,正通过增持印度本土银行股份等形式,参与到印度的金融体系中。

下注背后,多重考量。

跨国巨头纷纷加码布局印度,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印度独特竞争优势的理性分析。人口红利、庞大市场、发展潜力、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相互叠加,成为全球资本选择印度的主要原因。

人口红利+庞大市场。

印度最核心的吸引力,源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与远未饱和的市场。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人口已突破14.5亿大关,互联网用户规模逼近10亿,工程师数量全球第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充足的人才供给不仅培育了极具活力的数字生态,更为AI等前沿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对科技巨头而言,用户规模是数字时代的核心资产,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技术的应用广度与商业潜力。

印度既有庞大的网民群体,又有众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可以满足科技公司对海量用户和人才的需求。

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不惜重金加仓印度,就是为了将印度打造成重要的海外研发中心,同时抢占印度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迅速增长的印度人口。

巨大潜力+地缘因素。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演变,为印度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窗口”。

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部分产业加速向周边国家转移。

在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印度凭借市场体量和增长潜力,成为发达国家“中国+1”战略的重要承接者,吸纳了大量产业转移红利。

另一方面,随着中美在科技、贸易等领域展开深度博弈,跨国巨头为规避关税壁垒、技术管制等风险,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作为所谓的“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对印投资很少受到意识形态因素影响。

总的来看,跨国巨头纷纷“加仓”印度,是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产业重心转移的缩影。

在这场全球资本与新兴市场的“双向奔赴”中,印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增长极之一。

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印度能否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产业强国”的跨越,让我们拭目以待。

赞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24日 17:43
下一篇 2025年10月24日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