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增量政策适时推出
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中国经济稳健运行。但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矛盾凸显,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亟须加力。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政治局会议明确,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日前召开的党的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治局会议对形势的判断更加关注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政策基调更加积极,强调政策取向一致和改革举措尽快落地,预计下阶段将有力度更大的增量政策出台。要采取更大力度甚至超预期的举措稳定经济,更重要的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5%。节奏来看,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开门红,二季度增速回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预期的4.9%和去年四季度的5.2%;二季度增速回落,同比增长4.7%。
年初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上半年GDP同比为5%,下半年GDP权重更大(53.4%),因此同比增速仍要保持在5%左右。考虑到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下半年同期基数较二季度抬升,下半年稳增长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这些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既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应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日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期,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财政困难,表明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够强劲,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底部徘徊,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未来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
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近段时间以来,扩大内需政策不断加力。比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日又迎来重磅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5日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
政治局会议提到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服务消费对拉动第三产业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而促进居民收入增加。特别是文旅、养老、育幼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也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消费从根本上取决于三个方面:消费能力(收入)、消费意愿(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保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供给的适配性。如果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消费很难大幅增加。
提振消费不能仅靠刺激,而是要推动改革、完善机制。罗志恒认为,要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完善税制、增加转移支付、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等方式,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稳定农民工预期,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放宽旅游、文化、医疗、养老、教育培训和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同时加强标准建设和有效监管。
韩文秀表示,要扎实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财政、货币政策如何更加给力?
具体到下半年财政政策重点方面,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
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适时推出财政增量政策比较受关注,这可能是增发国债,或者在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基础上增加规模,也可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及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等。目前看,更需要总量政策,提高财政支出规模。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广义财政支出约17.2万亿元,同比下降约2.8%。
相比于财政增量政策,加快落实已有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当前财政发力的重点。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明显慢于去年同期。在4月底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后,此次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专家普遍预计下一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会提速。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发行了3630亿元,剩余的637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未来四个月内完成发行。
在货币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延续了过去一段时间的提法,但与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相比,货币政策表述出现微调:将“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调整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将“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调整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并新增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表述。
近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不断发力,央行先后下调7天期逆回购、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MLF的政策利率色彩淡化,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将发挥基准政策利率功能,新的调控框架已基本成型。
基于此,有市场分析认为,再次降息的可能性虽然没有完全排除,但概率不高,降准则存在一定可能性。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这或许预示着稳汇率的政策权重有所上升,进而可能会对进一步降息形成掣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在7月央行降息、引导LPR报价下行之后,接下来为支持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三季度降准也有空间。另外,在二季度金融“挤水分”取得明显效果后,三季度银行有可能借势央行降息,加快信贷投放,这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预计,接下来央行将继续用好总量和价格工具,下半年存在再度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三季度末可能转向降息,我国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还将进一步打开。
另外,政治局会议还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