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是否还能做安卓领袖?
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以及创新的乏力,已经使得市场整体增长趋于停滞。近期,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对外透露,2016年第二季度的手机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1%。
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以及创新的乏力,已经使得市场整体增长趋于停滞。近期,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对外透露,2016年第二季度的手机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1%。
虽然大的市场环境是需求放缓,但逆势增长的品牌依然存在,比如安卓阵营的老大三星。数据显示,三星手机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了6.4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旗舰手机Galaxy S7 edge以830万部的出货量(截至今年10月,销量已达1330万台)和2.4%的市场份额,拿下安卓阵营单品第一。
尽管受到Note7事件的影响,三星手机的创新力、供应链支撑力和品牌拉力依然强劲。可以批评三星一两次的战术失误,但也要承认三星作为安卓领袖,整体战略的成功。
创新是原动力
创新乏力,对于产品生产已高度标准化的智能手机行业而言,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便是曾经以“颠覆者”形象出现的苹果,近年来,也被认为越来越缺乏创造力和新意。而这一点,在庞大的安卓阵营,体现地更为明显。
从背部的全金属三段式机身到正面的2.5D玻璃,从“标准化”的硬件配置到“极相似”的系统和UI体验……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单就这些方面,选择哪个品牌的产品,对消费者而言,差别并不大。
在笔者看来,三星之所以能够在安卓阵营一骑绝尘且长期保持优势地位,首先是创新精神和能力使然,无论是硬件配置、工业设计还是技术革新,三星最追求的,是“不一样”。
去年的S6 edge+,在当时顶级硬件配置的基础上,正是通过工业设计和技术创新凸显了品质,将曲面与大屏融为一体,配合边缘独特交互方式,使得这部产品在人群中颇能吸引注意。
S7 edge,除延续“标签化”的双曲屏,并进行升级,避免误操作和增加待机常亮之外,设计上,重新加入SD卡支持,并支持IP68防水;功能上,指纹识别被应用到更多场景;系统上,除了更加流畅之外,还支持类似于S Pen快捷菜单的Game Launcher游戏控制平台……
iPhone 7自发布以来便被诟病“依旧缺乏创新”,根据近期的今日头条大数据,S7和S7 edge在年初发布之后,吸引了大量原来的苹果用户,其中:4.62%的iPhone5s用户、8%的iPhone6用户和5.49%的iPhone 6 Plus用户“流入”S7 edge。
苹果的创新瓶颈,导致其近几年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一路下滑。有公开数据显示,苹果与安卓阵营在2012年基本持平,到14年安卓拿下50%市场份额时,苹果已降至约三分之一;Canaccord Genuity的调查数据则显示,2015年全年,苹果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下降至17.2%。
与此同时,三星则在近年蝉联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在上述数据中,三星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3.9%,GFK近期的数据中,三星的份额为24%,依旧领先。三星,正是在创新之路上的持续前行,才能使得S7 edge在英国Mobile Choice杂志主办的Mobile Choice Consumer Awards(移动设备消费者选择奖)中获封全球最佳手机,并保持品牌的领跑地位。
供应链是支撑力
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后,企业对于掌握自主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的渴求更为迫切,“战场”瞬息万变,只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闭环,在经营中才会更有自主性,不至于受制于人。苹果、华为等老牌劲旅,乐视、360等新秀,无一不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而三星,更是其中翘楚。
之所以能够在工艺设计和产品体验上进行成功的创新,三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功不可没。
涉足半导体、传感器、面板等领域,三星已经以手机终端为核心,搭建起了供应链的闭环:自主开发的系统芯片Exynos、行业领先的曲面AMOLED显示屏、读写速度超快的UFS 2.0闪存……使得产品具备更好的兼容适配性和令安卓阵营“友商”仰望的同时,也在竞争中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
近几年来可以观察到的是,三星屏幕开始处在几乎不可取代的地位;其摄像Sensor成为了众多厂家的一新选择;在存储型半导体方面三星依旧是头羊……
最为明显的表征是,8月,曾有韩国媒体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中阶智能手机改采OLED面板,庞大的需求令三星显示器在全力量产下仍然供应吃紧。《电子时报》援引业界消息称,由于三星显示器公司的AMOLED面板供货不足,OPPO今年的智能机出货量可能无法达到修订后的9000万部至1亿部目标。另外,三星方面曾表示,三星用于做电视面板的L7-1产线将于年底关闭转做中小尺寸OLED。
除面板之外,三星处理器也开始被魅族等厂商所采用;另有数据显示,移动存储市场三大主流产品中,2016年第一季度,DRAM市场93%份额由韩国三星、海力士和美国美光科技三家占据,而NAND Flash市场几乎全部被三星、海力士等六家瓜分。
各项技术的不断突破,除了支持三星手机持续创新之外,也使得三星能够更好面对外部危机,这样的体量,让三星不至于担心由于突发事件而无法逆转不利地位的风险。
品牌是外驱力
当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而逐渐升级,特别是随着价格战的回落和产品价值的回归,一个可能被忽略的“隐性要素”,有可能决定产品和企业的生死,这就是品牌,或者说“口碑”。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小米在国内市场的逐渐走低,恰恰是由于其在冲量获利的同时,并没有树立起更好的品牌形象,甚至口碑有所下降,才导致了现有局面的发生。而一些厂商之所以一度冲击高端市场无望,同样是这个原因。倾向眼前利益,而对品牌形象的重视不足,正是国内多数企业市场地位滞后的原因。
笔者认为,三星的整体成功,除了本身的技术实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之外,对品牌形象的树立和维护,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端市场,三星通过应用更领先的技术和配置树立了“极客”产品的形象,同时,这种“极客”又是普适的,三星通过青春、时尚的符号,使得产品能够为更多用户接受;而在中低端市场,三星则通过品质和性价比,努力塑造亲民形象。
至于品牌维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星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所体现出的态度令消费者形成的印象惯性。
近期对于三星手机业务冲击最大的莫过于Note7事件,但在该事件影响下,三星用户对品牌仍有很高的忠诚度。根据企鹅智库的相关数据,原本属意Note7的用户,愿意再次购买三星手机的比例依旧达到54.2%。
今日头条大数据也显示,三星手机部门负责人对Note7事件正式致歉并启动全球更新计划后,头条用户对Note7的支持有明显回升,接近事件发生前。笔者认为这正是三星给消费者的良好印象使然。
另外,在Interbrand刚刚发布的全球最佳品牌榜来看,相对于去年,即便经历了Note7事件,三星的品牌价值却上涨了14%。在品牌的塑造上,三星确实是相当到位的。
一流的技术、创新的思维、产业闭环的构建以及品牌形象的维护,最终架构起了三星在手机市场的优势地位,安卓领袖依然是国产品牌学习和追赶的对象。
三星手机是否还能做安卓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