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 滴滴外卖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钉科技述评] 从出行到外卖,滴滴开始了纵向扩张到横向扩张的跨越。纵向垂直扩张是为了锻造核心能力和竞争壁垒,横向生态扩张则是为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与美团的迎面相撞,是滴滴横向扩张的自然结果。但滴滴与美团
[钉科技述评] 从出行到外卖,滴滴开始了纵向扩张到横向扩张的跨越。纵向垂直扩张是为了锻造核心能力和竞争壁垒,横向生态扩张则是为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与美团的迎面相撞,是滴滴横向扩张的自然结果。但滴滴与美团在各自垂直领域建立的竞争壁垒高度并不相同,这也造成滴滴外卖成功的概率要大于美团打车成功的概率。当然,滴滴外卖的业务发展逻辑并非局限于和美团的博弈,而是滴滴从工具平台向生态平台演进的内在要求。
滴滴外卖的合理逻辑
有人认为,滴滴做外卖是对美团做网约车的一次反击,或者是其拱卫核心业务的一次战略防御。当然,从客观效果上看,战略防御的效果肯定是起到了,但笔者认为,仅仅这样定义滴滴的思路显然还是小看了滴滴的战略发展格局。
对美团形成打击是客观效果,但绝非滴滴的战略初衷。换言之,滴滴做外卖,实际上有着其内在的合理发展逻辑。
从出行到外卖,滴滴的出发点并不是击败美团,而是实现横向扩张。与美团的迎面相撞,只是这样的生态扩张过程中的一次遭遇战。
这样的演进,是几乎所有成功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发展路径。比如,百度从最开始的定位于一个互联网搜索的工具,到后来也会深度介入视频、旅游、外卖等内容和服务领域,成为连接人与信息、服务的互联网超级平台。微信从最开始定位于熟人社交的移动工具,演变成包括公众号、钱包服务、小程序在内的“连接一切”的超级APP。
赋予产品强烈的工具属性,在产品发展的早期是必要的,因为这会快速有效的切入市场,获取目标用户。
滴滴目前已经不是一款单纯的工具产品,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出行平台,涵盖了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共享单车等所有出行场景,搭建了高效智能的运输服务网络,因此可以说有了相当高的竞争壁垒。
所以,从出行到外卖,是滴滴横向扩张的内在要求。至于为什么选择外卖而不是其他领域,是因为外卖与出行工具结合的最紧密,相对来说也是最容易切入的服务场景。
实际上,从出行到外卖并不是一次冒险尝试,而是已经被验证了的成功模式。滴滴的全球竞争对手Uber在更早前就已经深度介入了外卖业务。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UberEats业务已经在45座城市中实现了盈利,去年第四季度UberEats业务贡献了11亿美元收入,占Uber公司总收入的10%。
中国市场滴滴外卖也初战告捷。滴滴在无锡的外卖业务4月1日上线试运营,4月9日就实现了日订单33.4万单,位居市场第一。
Uber和滴滴的战略实践说明,从出行到外卖,不是简单的业务拓展,而是一次能够释放强大运输效能的扩张。
因此综合分析来看,滴滴外卖的出现,绝非来自于“打击美团”这样的表面目标,而是滴滴自身运输网络服务横向延展的结果。
滴滴外卖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战略发展路径没有问题,接下来关键就要看滴滴的资源状况、执行力以及外卖市场的竞争格局了。从这三个方向来分析,滴滴外卖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首先,从资源端来看,滴滴具备外卖行业所需的所有基础能力。
技术能力上,这显然是滴滴的擅长,多年来其在网约车市场积累了六大技术能力:一是供需预测的能力,二是LBS挖掘能力,三是时空价值评估能力,四是等单时长预估能力,五是评分系统,六是路线规划能力。这样的系统技术能力完全可以复制到外卖业务上。
从用户获取能力来看,滴滴平台2017年全年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不含单车及车主服务)。拥有如此大体量的用户群体,让滴滴只需在App上增加一个外卖业务入口,就可能催生海量的外卖订单。
资金方面滴滴也无虞。2017年12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一轮40亿美元股权融资,融资完成后,媒体报道称滴滴仅现金储备达到140亿美元。即便是与美团打一场补贴战,滴滴的资金也更加充裕。
其次,从执行力方面看,即便是地推的重模式对滴滴而言并不陌生。
从招募骑手到发展商家,从无锡市场的成果来看,滴滴外卖团队都完成的十分出色。9天就攻破美团、饿了么把持的外卖市场,跃升无锡市场第一,滴滴外卖团队的执行力毋庸置疑。无锡的成功模式还将快速复制,按照滴滴方面披露的信息,接下来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等城市的外卖业务都会逐步开通,这也是滴滴外卖高效执行力的体现。
最后,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外卖市场的壁垒相对网约车市场来说更低。
外卖市场远没有达到一家独大的局面。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交易份额总和达50.6%,美团外卖占比则达41.8%。这意味着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百度外卖,都没有显现出一方压倒性的优势。用户对外卖平台选择更加多元化,这留给了滴滴外卖很大的市场机会。
滴滴外卖在无锡市场的成功也表明,美团外卖们构筑的竞争壁垒并不高。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就深有感触地在朋友圈谈到,补贴可以测试对方防御的深度,可以超过对方市场份额打穿对方。
在技术、资金、用户等资源能力以及业务执行力上,滴滴外卖都没有短板,而外卖市场格局并没有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无锡市场的测试也显示此前的外卖格局并不难击穿。所以综合分析来看,滴滴外卖的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滴滴的未来猜想
在笔者看来,进入外卖市场,对滴滴而言,会是一个发展分水岭。
从出租车领域切入的滴滴,此前一直在网约车领域做纵向的扩张,先后将业务延展至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细分领域,并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出行平台。
在外卖之前,滴滴并没有跳脱出出行工具的圈子。但外卖业务的诞生,意味着滴滴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横向的扩张阶段。
外卖是生活服务的典型场景,滴滴率先切入与出行密切相关的外卖业务,合情合理。但笔者认为,外卖只是滴滴横向扩张的起点,未来只要是与出行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的生活服务,都可能是滴滴业务延展的领域。
当然,笔者认为,滴滴应该不会亲自去做所有的与出行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务,而是会有重点的选择某几个领域深度介入,其他业务更多的还是通过开放聚合的方式来纳入滴滴服务。
金融、物流是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出行则是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以出行能力为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不仅打破了工具性软件“用完即走”的不利局面,极大增强了用户粘性,同时也为商业模式的扩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滴滴成长的历程中,遭遇过很多强劲的对手和太多惨烈的竞争,但都没有阻止滴滴成长为一家估值逼近600亿元美金的巨头。横向扩张必然会遭遇跨界对手,伟大企业都是在竞争中塑造的,进化为一家平台型企业是滴滴可预见的未来,美团们恐怕是阻挡不了的。(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事实胜于雄辩 滴滴外卖成功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