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失败警示家电业:布局未来勿以牺牲“自我造血”能力为代价

1.jpeg

[钉科技述评]岁末年初,共享单车明星企业ofo的失败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从如何机智地搞定“退押金”工作,到互联网大佬、各路媒体点评分析ofo的败因,舆论将这家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钉科技述评] 岁末年初,共享单车明星企业ofo的失败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从如何机智地搞定“退押金”工作,到互联网大佬、各路媒体点评分析ofo的败因,舆论将这家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较于娱乐化的段子,钉科技认为深刻剖析这家明星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更值得产业界深思。对于家电业来说,从ofo的失败中,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产经观察家丁少将认为,家电企业需要吸取一条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可以高调布局未来,但不能丧失“自我造血”能力。

ofo引领了共享单车潮流,也是和摩拜单车比肩的头部玩家。公开资料显示,在其创立的3年时间里,有过10多轮融资,融资总额在14.5亿美元(也有说超过20亿美元)。其中,滴滴、阿里、蚂蚁金服等巨头都曾重金投资。在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将ofo股份卖给阿里套现退出的时,ofo的估值号称达到30亿美金。

让ofo看起来不缺钱的,还有巨额的押金。仅以目前上千万人申请退还99元或199元押金来看,整体押金规模就已经在10亿元-20亿元。而以ofo鼎盛期押金规模看,几十亿元肯定是不在话下。

大量融资、高估值、巨额押金,看起来很有钱的ofo,其实真实经营始终处于赔钱的状态,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当资本不再继续投入,当用户挤兑押金的时候,ofo就很快从高处跌落。


ofo的脆弱证明,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无法赢得资本市场、用户的信心,一旦有事,就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设想一下,如果ofo从一开始就注重“造血能力”的开发和强化,在电商、广告甚至区块链领域都加强布局,而不是在濒临死亡时才开始艰难自救,很可能会持续博得资本的青睐,用户也会对这样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抱有信心,挤兑押金的想象也不会集中出现。

很多家电企业都羡慕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认为他们容易获得资本青睐和高估值,也容易吸引媒体关注,因此有意学习和模仿。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味简单拥抱互联网,而丧失“自我造血”这个相对长板的能力,则会有极大的经营风险。

比如,号称中国冰箱出口冠军的奥马冰箱,就因为跨界互联网金融而遭遇企业经营危机,并连累到冰箱版块。

12月13日晚,奥马电器发布系列公告称,公司收到《民事裁定书》及《查封、冻结通知书》。由于多笔债务逾期,奥马电器遭冻结或轮候冻结的银行账户26个,被冻结资金总额累计为6.90亿元。

第三方市场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奥马品牌线上零售额份额是2.9%,2018年下降至1.4%;线下渠道,2018年奥马品牌零售额份额下降至0.3%,2017年时份额还有0.6%。

类似奥马一样,缺乏互联网基因,又希望走捷径搭乘互联网快车的家电企业,并不是少数。没有在实业领域的坚守和创新,将互联网、AI、IoT等视作资本炒作、一夜暴富的工具,在布局所谓“未来”的同时,忽视了“自我造血”能力的强化,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很大的。

ofo的失败不能怪投资人,更不能怪用户,只能怪企业自己没有打造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过于重视“未来”而忽视了当下能力的构建。在所谓的风口、机会面前,蒙眼狂奔不如练好内功。(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ofo失败警示家电业:布局未来勿以牺牲“自我造血”能力为代价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09:48
下一篇 2025年04月30日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