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还债加速 “下周回国”又近了一步
贾跃亭当时提出的“生态化反”概念震惊行业。
“下周回国”的贾跃亭,日子似乎好起来了。
公开消息,FaradayFuture(FF)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已连续第6个季度实现融资收入大于经营支出。公司当前账面现金余额6000多万美金,为近两年最高水平。同时,FF新车已获得超过11000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付费预订单合同。而且,FF还宣布,已与特斯拉签署协议达成合作,旗下车型将接入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
一连串的好消息引来了各方关注,中国有句老话叫“否极泰来”,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究竟能不能迎来“松一口气”的时候?

FF状况持续改善
在财报中,FF重点回顾了本季度业务运营、财务状况的关键指标,并展望了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全年业务发展规划。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三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2.068亿美元,主要源于公司在工程研发、人才扩充、战略举措以及与制造相关资产价值调整方面的投入。对此,贾跃亭在最新视频中提到,随着FF92方案的确定及FXSuperOne量产准备工作的完成,针对短期利用率不高的FF品牌设备和模具,FF按照最谨慎的会计原则做了一次性减值处理,减值金额约为1.3亿美金,占2亿多亏损总额的约67%。剔除这个一次性影响因素,实际经营亏损仅6800万美元。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为1.35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570万美元增长144%。这标志着公司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融资收入大于经营支出,进一步体现了公司运营基础的稳健性。
产品方面,FXSuperOne已获得超过11000台付费预订单合同,并在加州汉福德工厂进入试生产阶段,目标是年底美国首车下线;FXPar已拓展至加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德克萨斯州和内华达州,下一阶段扩张至新泽西州、佛罗里达州和华盛顿州。
FF还表示,FF中国团队将进一步强化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并正寻求与另一家领先的智能驾驶公司建立战略业务与资本合作关系,目标是在至少一个车型上完成所有协议的签署。
值得关注的是,11月12日,FFAI完成对纳斯达克上市公司QLGN的战略控股,直接持股比例约55%,连同关联方合计持股约63%,并获得董事会多数席位及控制权。贾跃亭表示,这标志着双向赋能的“双飞轮双上市”体系正式搭建完成。同时,FF、FX与特斯拉达成正式合作,包括SuperOne在内的车型将可直接接入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贾跃亭表示,这将极大助力SuperOne后续放量交付。
在此前半年报上,FF方面提到,贾跃亭的回归,推动了公司经营和资本基本面的大幅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同时,FF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持续改进计划,已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和流程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下周回国”又近一步?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贾跃亭近日活跃的举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说法。
在新发布的视频中,贾跃亭表示:“虽然美国法下我已经没有债务,但在今年的919未来主义者日上,我宣布自愿成立第二个债务信托来加速还债。经过几个月对信托方案的磋商和论证,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了。”资料显示,2017年前后,贾跃亭陷入巨额债务纠纷,期间,贾跃亭多次通过公开声明或内部沟通表示“即将回国处理相关事宜”,但回国承诺始终未能兑现。随着债务加速还清,贾跃亭或许有望兑现承诺。
另一边,抖音博主@未来主义者联盟爆料,近日,在一段贾跃亭讲话的视频切片中,贾跃亭谈到了当年乐视与小米的竞争并直言:“(当年)小米在我们面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在视频中,贾跃亭表示:当年乐视的这种“崩塌”,不是因为产品不行,技术不行、没有用户。而恰恰相反,产品极具竞争力,全球都极具竞争力。技术,(我们)创造了很多独一无二的技术,而在用户端和市场端,真的是所向披靡。
对此,有网友在底下评论表示:乐视当年的产品不错,确实也是有过辉煌的时刻。相关数据显示,在2014年那年,乐视营收68.19亿元,同比增长188.79%;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64亿元,通过比增长42.75%。乐视超级电视市场份额也从1.8%飙升至7.73%,超过了彼时的三星、夏普等外资品牌。
据了解,贾跃亭当时提出的“生态化反”概念震惊行业,简单来说,就是硬件可以不赚钱,后面通过内容和服务把钱赚回来,通过打破产业边界,将乐视旗下的内容、终端、平台、应用等不同业务板块深度融合,产生1+1>2的效果,形成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核心壁垒。
后续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乐视因资金断裂、战略失衡而陷入泥沼,贾跃亭也远赴美国。而同样是通过互联网起家,最开始采用低价战术,同样在建设生态、从手机、电视,然后转向造车,如今的小米发展势头强劲,与乐视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贾跃亭第一次公开评价小米。2024年4月,贾跃亭在微博发文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随后,贾跃亭话锋一转:“小米造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诚然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
此次贾跃亭再谈乐视小米之争,有行业人士猜测,或许是贾跃亭又有了新想法。
虽然此前被“PPT造车”、“画饼”、“忽悠”等标签环绕,再加上近年来多次的承诺落空,导致贾跃亭的“信用分”并不高,但从目前来看,近日以来贾跃亭的多番高调推进相关业务,至少表面上,其造车事业似乎正在迎来曙光,与之前的承诺相比有了现实层面的实质推进。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造车赛道竞争激烈,这种逆袭是否能够持续,持续多久,目前仍有待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