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催生的热销并不长久 加快升级方能解决空调长期隐忧

酷热难耐的东北民众对空调的需求被瞬间点燃,空调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局面。

  前段时间,罕见的持续高温席卷东北大地,让这片向来以凉爽夏季著称的区域陷入 “火热” 之中。气温频频突破极值,酷热难耐的东北民众对空调的需求被瞬间点燃,空调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局面。

  奥维云网前段时间的数据显示,入夏以来东北三省空调成交同比大涨 418%,黑龙江省空调成交同比增长7倍,吉林省增长4倍,辽宁省翻倍增长。

  对厂家而言,迎来了久违的大涨,同比好几倍,销量短期突破几十万,厂商、消费者一时进入了你我皆好、两方共赢的大好局面。

  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是有原因的,一来由于天气相对凉爽,东北三省空调需求较低,有统计显示,城镇每百户空调保有量仅23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保有量,在酷暑面前彻底动摇了。其实,前两年的一段高温已经激发起了东北人买空调的热情,只不过今年的酷暑更是激发起全面购买的热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需求激增,本地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从产能来看,东三省中仅有辽宁保有每年百万台左右的空调产量;从销售端来看,出现了断货、物流滞后等情况,本地安装、售后人员严重吃紧。

  于是,市场上再度出现了全国销售、安装人员火速支援东北市场的情况。毕竟当下的空调市场,东北就是金钵钵。这不仅是巨大的市场机遇,更是为前段时间低迷的空调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不过笔者仍要说的是,东北这种模式只是异常高温叠加低普及率下的狂欢,并不具有持续性和全国复制的特性,这种繁荣来得快,或许结束的也很突然。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空调市场已呈现出较高的饱和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24》,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达 145.9 台,相当于每个家庭有 1.46 台空调。江苏以 237.3 台居首,浙江、重庆、广东、上海超 200 台,河南、北京、天津、福建、安徽位列 TOP10.即使是在空调拥有量增幅较大的云南、东北等地,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市场也在逐渐走向饱和。

  这种情况之下,全国复制的基础就不存在,毕竟都有的市场之下最多就是换新,需求不会突然释放。这也解释了,到时下8月,虽然很多地方也是高温肆虐,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复制刚入夏时东北市场的火爆。

  其次,东北地区在这一轮高温刺激下,大量消费者集中购买空调,无疑会在短期内将市场需求过度释放。当这波高温天气过去,市场将迅速回归到原本的状态,甚至由于提前消耗了未来数年的潜在需求,在后续的销售淡季中,东北空调市场可能会陷入比以往更为惨淡的境地,出现 “淡季更淡” 的情况。况且,按照平均气温看,连续多年异常高温的情况几乎不太可能,所以在东北的热销不具有持续性。

  再看,燃眉之急虽然在缓解,但是从长期产业布局来看,东北本地空调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支撑市场的持续增长。过去,东北地区空调销量仅为华东、华中等地的零头,2024 年东北地区空调销量 389 万台,仅占全国总销量的 3.72%。对企业而言,也不会将重心放在一个短时异常的地区,“南空北调”“南师北调”的情况出现也是未能正确预估的结果。而且大规模的跨区域调配资源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将凸显,企业的利润也被压缩,或许很多品牌难免落入陪唱的尴尬。

  最后,这一轮的销售仍旧是以清理库存产品为主,并没有带动空调产业的整体升级。在此之前,空调业就陷入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铝代铜、细代粗、单代双等情况频繁出现,质量问题不断被爆出。东北短时的热销根本没有留给产业升级的机会,所以只会是销售上的堆量,而不是品质的提升。当然,这只是说的大部分情况。部分品牌确实在这一轮爆卖中加速完成产品升级,意图实现反超。

  笔者认为,短期狂欢自然不容错过,但是也不能沉迷其中。对于空调企业而言,如何在这场短期的热潮中保持清醒,合理规划市场策略,避免陷入市场波动带来的困境,是当下需要深思的问题。而对于东北市场本身,如何借助这一契机,逐步完善本地的空调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值得各方进一步探讨。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8月15日 14:22
下一篇 2025年08月15日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