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困局下,美的空调的攻守之道
穿过上半年“内卷”硝烟,美的空调的攻守之道已然明晰。
2025年过半,空调行业战火空前。从年初到“618”,主流品牌价格厮杀频频刷新历史冰点。惨烈的价格泥潭中,行业纷纷将矛头指向头部品牌。带着行业对这场价格风暴的关注、对市场未来走向的探究,近日中国家电网走进美的空调总部,与美的集团副总裁兼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赵磊展开深度对话。作为头部品牌之一,美的如何看待这场价格混战?面对行业内卷、国补波动以及出口市场变化等诸多挑战,美的又如何应对?
价格战背后是产能过剩
“今年价格战的发起者,不是美的”,赵磊并未回避,而是正面回应了业内对头部企业“挑起价格战”的质疑,“我们是3月份才加入这个‘战场’的,因为美的市场势能大,我们一调整,就被认为是打响了第一枪”,赵磊苦笑道。
事实上,据中国家电网近期对空调市场的多方走访了解,今年空调行业的价格战,率先点燃战火的其实是某腰部品牌,其1.5匹一级能效变频空调在京东平台以1499元热销长达一月,大幅拉低了主力机型的价格基准;随后部分头部品牌跟进调价,将子品牌在拼多多的价格压至1299-1399元;直到3月份,美的才针对旗下华凌品牌做出适应性调整,将相关产品售价从1999元下调至1500-1600元区间。
对于这场价格战的成因,在赵磊看来,今年行业内卷激烈并非针对单一品牌,而是产能过剩下市场进行自我调节、重新洗牌的必然走向,核心因素在于严重的供需失衡。供给侧,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导致产能冗余,渠道库存高企。即使经历“618”一轮消化,据有关机构测算,截至6月底,空调行业总库存仍高达5413万套,其中渠道库存3181万套,同比增长5.1%。需求端,受宏观经济影响,内需疲软、新交房量减少、消费者价格预期持续走低,极大限制了空调市场的增量空间。“你供应太多,需求又下降了,最后一定是价格下行”,赵磊总结。
当然了,市场端看到头部品牌价格策略的激进,某种程度上也有国补政策的助推效应。618期间部分主流品牌产品价格跌破千元,实则是“国补+平台补贴+旧机回收折价(约二三百元)+企业让利”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国补”有效拉动了品质消费,头部品牌及主打中高端的品牌从中受益颇丰,从美的而言,在国补加持下,价格调整后3-6月美的空调安装卡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
不过,近两个月国补资金波动,多地补贴暂停或进入“抢券”模式后,也给空调零售带来了一些困扰。“比如西南某地,变成每天8点抢券后,6-7月很多门店基本没生意,销售断崖式下滑”,赵磊坦言,国补对空调消费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但当下阶段各地政策执行不均衡,也确实让企业、渠道商、消费者都很“难受”。基于此,对于政策后续走向,赵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能延续像去年四季度的良好态势,资金能平稳兑付,哪怕补贴比例降低,比如从现在的20%降至10%-15%,或者改为仅针对中高端价格段进行定向补贴,他们都乐见其成,这既能让政策持续发挥拉动作用,也能减少执行中的混乱,让企业安心经营、渠道平稳运转、消费者放心消费,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多品牌战略下的攻守之道
在价格混战中,市场更多看到了华凌的价格冲锋,但事实上是美的系空调的多品牌梯次应对策略。
“华凌用户更年轻,更偏小镇青年”,赵磊表示。作为美的旗下面向年轻市场的子品牌,华凌以“潮流、智能、青春”为核心定位,精准切入电商渠道。通过性价比策略与精细化运营,这个以“高配低价”闻名的子品牌,成为美的抢占下沉市场的先锋。针对华凌品牌,据了解,美的去年在全价值链端投入了上百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开展产品品质可靠性的改进工作,其内部称之为“第三次品质质量变革”。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精细化拆解与重塑,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实现全流程质量监控,该品牌产品品质提升40%以上,为其在这轮市场竞争中筑牢了产品力根基。
美的主品牌坚守技术溢价,同时向上向下突破。目前美的品牌在产品布局上,有价格亲民,主打AI节能省电,24小时可省电25%的酷省电系列;也有聚焦“风温舒适”,兼具性能、舒适、省电于一体的“全面风”系列;再往上,美的“无风感”系列依托数千项专利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更高端维度还有一键定制好空气,集无风感式舒适冷暖+新风净化+母婴级除菌祛敏+加湿除湿+空气智驾+AI语音控制的“多合一”空气机产品......丰富且全面的产品线布局,精准地满足了不同层级、多样化需求的用户,也极大地拓宽了美的品牌的用户覆盖面。
“今年美的主品牌增长非常明显,它的年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了,上面往上走,下面也往下走了”,赵磊感慨,通过匹配不同消费层级需求的产品梯度策略,美的品牌空调不仅向上拓展了高端市场,也向下渗透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从奥维云网的零售监测数据中也能看到,上半年美的品牌在空调线上、线下市场的零售额份额占比分别达到了25.06%、33.4%,均位列第一,分别高出第二名2个和5个百分点。
高端战场则由COLMO担纲。赵磊坦言,在美的系品牌空调内销业务中,COLMO占比还是个位数,但这一品牌正通过调整走出差异化路线。“以前店开得太多,高端不是高端了”,赵磊反思道,同样一款产品,有的地方卖1万,有的地方卖8000.有的地方卖6000.价格冲突非常大。所以在去年,针对COLMO品牌,美的关闭了一些冗余门店、严控总店数,更聚焦体验店升级和场景化营销。策略调整成效显著,今年以来COLMO空调业务增长超60%。用赵磊的话说,“它(COLMO)回到了正确的路上”
“内卷”的风也吹到了海外市场
国内“内卷”日趋激烈,海外成为新的竞技场。满洲里海关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经该口岸出口的空调等“消暑家电”达5.2亿元,同比增长22.4%。海关统计数据则表明,1-5月中国空调对欧盟和英国出口额达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出口量达796.82万台,同比增长20.14%。
赵磊认为,海外的高增长也有隐忧,“国内的‘卷’正加速向海外迁移。未来如果国补停了,海外会更卷”,根据他提供的数据,全球市场的增长并不乐观,美国连续两三年只有5%以内的增长;欧洲前年还经历下滑;东盟和拉美虽有增长,却源于品牌之间的激烈角逐争抢,增长背后是惨烈的市场厮杀。
面对竞争,美的选择以产品创新破局。在欧洲市场,针对高达上千欧元的安装费痛点,美的推出DIY空调。“我们做的快接口,不需要安装工,用户自己就能安装”,赵磊介绍这款创新产品,售价约1000欧,今年直接“卖爆了”,甚至二手市场出现1300欧元溢价抢购的现象。通过创新产品创造需求的策略,上半年美的空调在欧洲市场的整体销量同比增长了35%,其中在法国OBM的销量同比增长68%。
本土化布局也在加速。仅今年以来,在巴西,美的宣布投资2.58亿人民币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威灵电机工厂等四个项目;在南美、东南亚等地,美的继续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在秘鲁,美的所有产品均针对当地气候和消费习惯进行改良;在马来西亚,美的空调业务同比增长超30%,在该地区美的还设定了2025年(整体家电业务)销售额突破10亿林吉特的目标。
穿过上半年“内卷”硝烟,美的空调的攻守之道已然明晰,在国内以多品牌战略穿越周期,在海外以差异化技术创新+研产销本土化打开增量,最终实现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创造的关键一跃。这一跃,正勾勒出行业穿越周期的方向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