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一季度狂飙 万亿国补能否硬刚关税炸弹

1.jpeg

2025年一季度,我国家电行业迎来“开门红”。

  随着2025年度国补政策的快速开展,今年一季度,家电市场延续2024年第四季度的增长态势。近日,多家家电上市公司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收获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我国家电市场大盘,仍将由政策拉动。

  在去年第四季度,国补政策发挥了显著的带动作用的情况下,今年国补政策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从1月份开始,国补政策持续加码。从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 “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到3月政府工作报告安排 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从家电、汽车扩围至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家电市场逐渐呈现出“国补常态化”的趋势。

  今年,国补政策将进一步深入到乡镇地区,进一步发掘乡村的消费潜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 (2024—2027 年)》明确支持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健全县域电商和物流体系。国务院 2 月发布的乡村振兴意见提出 “完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政策通过 “产品创新 + 渠道下沉” 双管齐下,激活农村市场潜力,农村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 12%,高于城市市场增速。

  多家上市公司报喜 集成灶赛道惨遭滑铁卢

  2025年一季度,我国家电行业迎来“开门红”。截至4月25日,北鼎股份、苏泊尔、海信视像、万和电气、科沃斯等多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一季度财报,营收与净利润普遍实现双位数增长,行业整体呈现“高端化提速、经营效率优化、政策红利释放”的特征。

  其中小家电产业呈现出分化特征,高端小家电赛道企业迎来营收、净利润的高增长。而传统龙头则维持平稳增速。

  其中,北鼎股份以高增速领跑小家电赛道。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2.13亿元,同比增长33.41%;归母净利润3337.27万元,同比大增47.71%。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凸显盈利能力增强。同样亮眼的是科沃斯。公司一季度营收38.58亿元,同比增长11.06%;净利润4.75亿元,同比飙升59.43%

  传统厨电小家电龙头苏泊尔则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营收57.86亿元,同比增长7.59%;归母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5.82%。尽管增速相对平缓,但品牌壁垒与下沉渠道优势仍支撑其基本盘稳固。

  而在大家电层面,海信视像在全球市场波动背景下逆势增长。公司一季度营收133.75亿元,同比增长5.31%;归母净利润5.54亿元,同比提升18.61%,扣非净利润增幅更是达到19.52%。TCL智家的营业收入达到了 45.99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 9.58% 的稳健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表现更为出色,高达 3.02 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显著的 33.98%。

  厨电板块同样呈现出分化特征,传统龙头与集成灶企业一季度业绩冰火两重天。

  其中,万和电气则在年报与一季报中呈现“双增长”态势。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73.42亿元,同比增长20.29%;归母净利润6.58亿元,增长15.73%。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势,营收22.95亿元,同比增长15.94%;扣非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上涨14.40%。

  以浙江美大为代表的集成灶企业则普遍出现营收、净利下滑的局面。浙江美大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36.38万元,同比下降63.97%;归母净利润779.38万元,同比下降89.90%;扣非净利润774.97万元,同比下降89.93%。

  分析认为,家电企业业绩增长背后存在三重逻辑:其一,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刺激存量市场焕新。2025年政策补贴范围扩大至12类产品,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加速到位,推动一级能效、绿色智能家电渗透率快速提升。其二,企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其三,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

  政策托底,出海迎接挑战

  2025年的中国家电产业,正站在国内政策红利与全球贸易壁垒交织的十字路口。面对海外市场关税壁垒的持续加码,以及国内消费升级动能放缓的双重挑战,家电企业以“国补政策”为基本盘稳固内需,同时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品牌突围,一场关乎生存与增长的转型大幕已然拉开。

  国内市场的稳定器作用在2025年愈发凸显。根据奥维云网数据,一季度家电市场(不含3C)零售规模达1798亿元,同比增长2.1%。尽管增速较2024年同期4.0%有所放缓,但“国补”政策常态化仍为行业提供托底支撑。

  与此同时,国补政策正从单一产品补贴向“消费生态构建”延伸。吉林省通过“消费券+以旧换新”组合拳撬动6亿元消费资金;广东省将补贴范围扩大至智能家居改造,推动家电消费从单品更换转向场景化升级。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家电市场呈现“强倒三角”结构,即高端升级与普惠性换新并行,政策需兼顾短期刺激与长期动能培育,避免陷入“补贴依赖”陷阱。

  与国内市场的政策护航相比,海外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对华家电关税已攀升至45%-125%,叠加欧盟、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壁垒升级,传统出口模式承压。

  为应对关税冲击,头部企业加速“全球化2.0”布局:海尔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本土化运营;TCL、海信等企业借力墨西哥、越南等转口贸易枢纽规避关税。业内人士指出,电视产业通过产能外迁已基本规避对美关税风险,但若东南亚等地再遭关税加码,或将引发产业链二次转移的“颠覆性冲击”。

  在内外挑战倒逼下,家电业的竞争逻辑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一方面,关税成本激增迫使企业构筑技术壁垒:2025年AWE展会上,AI家电成为行业焦点,主动服务、全屋智能协同等技术加速落地,头部企业试图以“科技价值”对冲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用户争夺战愈演愈烈:企业家IP打造、用户共创体系搭建、消费分级策略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折射出从“卖产品”到“经营用户”的深层转型。

  2025年的中国家电产业,既受益于国补政策带来的结构化升级窗口,又必须直面全球化退潮下的生存考验。短期来看,企业需借政策红利巩固基本盘,通过以旧换新、场景化创新挖掘存量市场;长期而言,唯有加速技术突破与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方能在“关税飓风”中突围。

  这场冰与火的淬炼,或将决定中国家电业能否从“制造巨人”蜕变为“全球品牌巨头”。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4月29日 15:52
下一篇 2025年04月29日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