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谷歌三星牵头智能家居标准,宜家撬动B端“隐形市场”
改变智能家居行业格局。
瑞典家居巨头——宜家的一次新动作,或许正在改变智能家居行业格局。
近日,宜家正式宣布推出全新一代智能家居设备,共计 21 款新品,涵盖照明、传感器、遥控器及智能插座等核心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宜家确认其新一代智能家居产品系列全面支持 Matter 标准——这一标准由苹果、谷歌、亚马逊和三星等巨头共同推动,被认为是智能家居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

当宜家正式拥抱主流 B 端智能家居标准,其未来业务布局的想象空间无疑更加广阔。这也意味着,智能家居正在从早期的“面向个人消费者”(C 端)逐步转向“面向多用户、多品牌、多平台”的 B 端生态发展趋势。
从 C 端到 B 端:宜家打开智能家居“第二战场”
过去十年,智能家居行业蓬勃发展,各类智能家居产品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然而,由于长期聚焦 C 端市场,各品牌虽然通过 App、语音助手或自建生态绑定用户,但互不兼容的系统让消费者操作复杂、体验割裂,也让行业陷入“碎片化困局”。
宜家此番联手苹果、谷歌等巨头的新动作具有代表性。凭借品牌基础、全球门店网络,以及新品对 Matter 协议的全面支持,宜家在 B 端智能家居市场拥有天然优势。
一方面,宜家品牌力与服务能力强大。若能以统一标准的智能家居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宜家有望打造可规模化部署的智能家居系统,而这正是家电厂商与 IoT 厂商在 B 端市场普遍忽视的领域。
另一方面,支持 Matter 协议的新品将为宜家奠定生态化与平台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行业推进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入口之争”。苹果 HomeKit、谷歌 Home、亚马逊 Alexa、三星 SmartThings 长期互不兼容,用户被品牌生态绑架,企业也难以协同。
Matter 标准的出现,首次实现了跨品牌、跨系统的通信互通。宜家选择全面兼容 Matter,不仅意味着其智能家居战略“平台化”,也标志着其商业逻辑从“卖产品”转向“卖生态”。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 Statista 2024 年的报告,Matter 标准普及后,全球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将在 2025 年达到 1820 亿美元,其中 B 端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占比将提升至近 40%。
宜家的早期入场,无疑是在抢占这一增量市场,也极有可能凭借行业影响力,将 B 端智能家居开拓为新的“第二战场”。
大步快跑的中国企业仍需迎头赶上
宜家面向 B 端市场的智能家居策略,对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些年来,以海尔智家、美的、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已在智能家居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但整体来看,中国企业仍以“自建生态”为主,对外开放程度尤其是全球化时开放(合作)有限。
然而,现实中的消费者往往是“多品牌共存”。
他们可能同时拥有美的空调、海尔洗衣机、小米插座——如果平台不兼容,体验就会被割裂。
随着宜家拥抱 Matter 标准并推动开放互通,中国厂商应当意识到:智能家居的未来,不是封闭竞争,而是协同共生。尤其是在中国家电加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与当地平台共建智能生态系统,将成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若能基于 Matter、Zigbee 3.0、Thread 等主流协议,融合 IoT、云计算与 AI 算法能力,智能家居就能从“卖单品”升级为“卖系统”“卖体验”,真正撬动 B 端的增长潜能。
市场变化——从“产品智能”到“生态智能”
目前,中国的 B 端智能家居市场正经历从“产品智能”向“生态智能”的转变。
随着地产、酒店、养老公寓、写字楼等领域数字化改造的加速,智能家居的 B 端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B 端智能家居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数据、系统与服务的融合。宜家的这一动作,实际上揭示了未来行业竞争的新方向——不在于谁的产品更智能,而在于谁能整合全场景的智能生态。
宜家推出支持 Matter 的新一代智能家居系列,看似一次产品更新,实则是一场生态博弈的前瞻布局,标志着其在 B 端市场先下一城。
宜家以开放平台取代品牌壁垒,让智能家居迈向普惠与标准化,也让 B 端市场的巨大潜能被逐步激活。
智能家居的未来竞争,不再是技术的孤立演进,而是生态的协同共建。
宜家的动作提醒整个行业:开放标准才能真正释放市场潜力。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唯有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标准,建立跨品牌、跨场景的智能生态体系,才能在智能家居的“第二战场”上赢得主动。
未来十年,谁能让智能家居变得更简单、更普惠、更人性化,谁就能定义新的全球格局。
(图片来源:pixabay;作者:autokar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