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芯片厂齐声警告加税风暴

1.jpeg

遗憾的是,欧洲的芯片厂商并没能搭上AI芯片这趟疾驰的列车。

  特朗普还是不得不选择了妥协让步。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政府相关网络平台11日晚悄然发布信息,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豁免所谓“对等关税”。

  在此之前,科技公司才经历了“高税临头”的惊魂一周——苹果紧急包机从印度空运150万部、重达600吨的手机回美国,任天堂推迟了Switch 2在美国的新品上线,戴尔、微软和联想纷纷督促供应商尽快发货到美国,尤其是3000美元以上的高端产品“能发多少就多少”,三星考虑到涨价影响已经向部分供应商砍单。

  欧洲的芯片厂商,虽然还在关税豁免的范畴,但已经笼罩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阴影之下。阿斯麦CEO傅恪礼在4月3日就直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损害创新,这些关税或将扰乱整个世界的贸易流动。

  不可否认,电子信息产业早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大分工,“对等关税”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欧洲芯片厂恐“雪上加霜”

  几天前,欧洲芯片巨头意法半导体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全球裁员约2800人,旨在调整企业布局和削减成本。这次裁员比例达6%左右,预计意大利和法国的业务都将受到影响。

  近些年,意法半导体和英飞凌、恩智浦并称“欧洲芯片三巨头”,在汽车和工业用的半导体领域,掌握全球主要市场份额。

  但意法半导体的处境实则为几大欧洲芯片巨头的缩影。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胡子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及,工业电子与汽车电子在2023-2024年正好处于收缩周期,出现了明显的订单减少和需求疲弱。意法半导体之外,英飞凌2024财年同样出现营收下滑,预计2025财年业绩也不乐观,因此已启动名为“Step Up”的节约计划,包括裁减1400个职位及将另外1400个职位转移到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恩智浦2024年营收也出现下滑,其最大事业部汽车业务销售下跌是主因,因此公司也在推动大幅裁员并对2025年持谨慎态度。

  尽管这两年大模型热把“卖铲人”送上了行业风口,但遗憾的是,欧洲的芯片厂商并没能搭上AI芯片这趟疾驰的列车。

  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欧洲几大芯片厂的强项在于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射频器件领域,主要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但在AI领域,模型训练和推理主要使用数字芯片,包括GPU、ASIC、FPGA等,这里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在美国厂商手中

  因而几周前,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博世、阿斯麦、艾司摩尔、蔡司等十几家欧洲芯片制造和半导体设备龙头厂商,都在敦促欧盟委员会推出新的支持计划。

  胡子南指出,虽然欧盟《芯片法案》生效仅一年多,但原有法案成效有限,芯片设计、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未被充分支持,加上欧洲只有英特尔在爱尔兰生产先进制程芯片,其他芯片制造商仍使用较旧的制程节点。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欧洲应对全球技术竞争的压力更是倍增。

  欧洲芯片厂还在渡难关之际,特朗普的加税风暴似乎已经若隐若现。据央视新闻,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行政命令里,对金条、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给予了“对等关税”的豁免,但业界普遍认为,推动高端制造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回流一直是特朗普的重要政策议程,这几个行业预计很快就会成为下一轮关税的打击目标。这周四,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喊话,“对芯片的征税很快就会开始”。

  欧洲不少半导体厂商,主要市场都在中国和美国,已经提前对关税大棒感到紧张。英飞凌首席财务官Sven Schneider在2月份就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带来了不确定性,特别是引发反击措施的时候,关税和反制关税将是负面的。

  近一个月,英飞凌股价下挫25.91%,意法半导体股价累跌20.47%,都反映出市场对关税的担忧。美国投行杰富瑞集团在一份给客户的信里写道,关税带来的任何中断和不确定性都可能打压传统芯片的需求,从4月份开始,预计半导体需求和销售将以比此前预期更快的速度放缓,所以分析师决定下调英飞凌2025财年的业绩预期,对意法半导体、奥地利微电子(AMS)的业绩前景更是持“高度谨慎”的态度。

  美国难离亚洲供应链

  4月1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豁免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答记者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东时间4月12日,美方公布相关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中方正在对有关影响进行评估。我们注意到,这是继美方4月10日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以来,对相关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调整。应该说,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对美国而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据媒体统计,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在美国占有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美国86%的游戏机(60亿美元),79%的PC显示器(50亿美元),73%的智能手机(410亿美元),70%的锂离子电池(160亿美元)和66%的笔记本电脑(320亿美元),都要依赖中国进口。

  如果不从中国采购,美国公司和消费者基本很难找到替代品。有媒体推算,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征收125%关税的行政命令继续有效,约1000亿美元产品的价格可能会翻一番。不少华尔街分析师指出,在美国制造许多电子产品的成本将使其价格飙涨数千美元,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建立完整产线和配套

  而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加税恐怕也会面临一系列连锁反应。

  张国斌向记者指出,海关对半导体加征关税通常涉及原产地界定的问题,现在美国主要根据最后加工环节的所在地来定义原产地,也就是在哪里封装哪里就是芯片的原产地,据此再决定征税税率。而目前亚洲是全球晶圆生产和芯片封装的重地,尤其在封测环节,全球近八成的份额在亚洲地区,韩国占比约15%,中国大陆大概是10%,新加坡约3%,马来西亚也占有一定比例。英伟达、高通、博通、Marvell这些美国芯片设计公司委托下单后,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格罗方德、联电等代工厂大多是在亚洲完成晶圆制造和封测,所以特朗普一旦对亚洲或中国进口的半导体加税,实际上会打击到不少美国自己的企业。

  面对美方的肆意加税,中国对美反制关税税率已提高至125%,美国不少IDM厂商或要因此付出重税的代价。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这周五(4月11日)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明确“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张国斌表示,英特尔、德州仪器、美光、ADI等美国芯片公司,采用从设计、制造、封测到销售都一手包办的IDM模式,晶圆制造的主要产能就在美国本土,在美国完成流片再送到亚洲进行封装测试,所以出口到中国依然会按美国原产地计算关税。德州仪器、ADI等不少模拟芯片厂商本来市场行情就很受挫,高关税更会加速中国的国产替代,进一步流失中国市场份额。

  不过,虽然特朗普目前迫于现实压力,宣布豁免部分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的关税,但一些分析师看来这也只是缓兵之计。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Gerard DiPippo在社交平台中评论称,美国宣布关税豁免,主要是为了降低对中国一些关键商品的“进口崩溃风险”,减轻对美国科技公司和消费者的影响,不过,“这并不是转向,而是一次战术性喘息。”

  胡子南提醒,特朗普一旦取消半导体关税豁免,将对全球芯片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成本上升、需求减弱、供应链重组压力增加,以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4月15日 20:50
下一篇 2025年04月15日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