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挤满了想买单的普通人

和去年相比,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无限向产业和应用端逼近。

  这或许是自2010年以来,上海世博园区迎来最多普通观众的一次。这一次,人们不再为五彩斑斓的异国风情馆排队,而是为一场以AI为主角的未来秀蜂拥而至。

  里三层外三层的地铁口,台风天的大雨都浇不灭这股热情。

  据主办方数据,截至7月28日14时,大会接待了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约旦等十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线下参观人数预计将达到35万人次。

  与过去一些门槛相对宽松的展会相比,本次大会实行严格实名制,需要提前购买门票并确认身份信息,每个入口都要扫脸进入,即便工作人员也是如此。这意味着,出现在博览会上的所有人,不是像小巴这样“带任务”而来的媒体人、专业观众和参展商,就是提前抢票成功、专程赶来“看热闹”的普通市民。错过线上报名的“后知后觉者”,想进场几乎不可能。

  与此相呼应的,是展会门口许多寄希望于现场买票、收票,却铩羽而归的大批观众们,据媒体报道,二手平台上,原价168元的门票甚至被炒到了2000多。

  当小巴亲眼看到一些同行“闯关失败”,更体会到了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受热捧的程度。

  “没想到机器人这么厉害了”,走出展馆,小巴听见一位“游客”意犹未尽地向朋友感慨,“有些真好用,要是能便宜点就好了”。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过去一年,AI大模型从“卷参数”“卷算力”,逐步转向“卷应用”“卷Agent”,换句话说,企业们比拼的不再是谁算得快、谁模型大,而是谁能更快一步把技术变成生产力。这在WAIC的现场体现地淋漓尽致——

  走进展馆二楼,仿佛误入了“机器人市集”,观众们迷醉在打鼓、跳舞、拳击、煮关东煮、调饮料的机器人中不能自拔。

  一位开小超市的游客告诉小巴,她平时也做外卖生意,特地雇了两个店员轮班,除了给客人结账,还要负责拣货、打包外卖。这次展会上,她看到机器人拣货、打包已经非常熟练了,不禁动了心:“要不以后干脆把超市改成无人店,外卖全让机器人来做。”

  她笑着补充道:“虽然现场看,机器人拣货还是没人工快,但我店里外卖单量不多,慢一点也能接受。”

  科技战略专家周掌柜也提及了“普通人含量”:从参展企业来看,头部玩家几乎都来了,整体符合预期,是一个非常“一站式”的展示窗口。不过,与国外相比,国内观众成分更复杂,交流的专业性和深度相对较弱,展示意味更强,互动不足。

  除了游客,展会现场的企业们也非常兴奋,多位参展商都表示,往年几届来的多是B端客户和行业从业者,今年的普通用户数量超出预期,还有不少是住在附近,赶着周末来“白相”(玩耍)的上海市民。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千寻智能产品负责人郭怡然告诉小巴:“这次参会,普通人对具身智能的关注度让人惊喜,很多观众在我们机器人叠衣服展区前驻足良久,甚至详细询问操作细节,不少人亲自尝试扔不同的衣服让机器人叠。这种来自大众的认可,比任何数据都更能体现技术落地的吸引力。

  从春晚“抖手绢”到机器人马拉松,人形机器人展台的爆火不难理解,而另一个让普通人都跃跃欲试的,则是从今年CES展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走红至今的AI智能眼镜。

  杭州“七小龙”之一的Rokid展台前,人气尤其火爆,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全都想试试新发布的Rokid Glasses。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一位刚体验完的游客告诉小巴,“我原本觉得会很重,结果居然还好,工作人员说是49g,就比我的墨镜稍微重点儿”,他补充道,“虽然替代不了手机,但刚刚工作人员描述的一些场景让我很心动,比如出停车场直接戴着眼镜看一眼二维码,或者旅游的时候直接导航,我去年在巴西玩的时候,怕手机被抢都不敢掏出来,找路麻烦死了。”

  Rokid相关负责人黄志昊也告诉小巴,他认为这届展会最大的不同,是“可触感”显著增强,观众不再是围观“黑科技”,而是真正地戴上、用上、聊上。智能眼镜行业同样如此,正在从“上半场的概念爆炒”阶段进入“下半场的用户验证”阶段。

  展会现场,小巴好几次看见当场下单的游客们,无论是“买给小孩玩玩”的智能眼镜,还是“订两台看看适不适合”的工业机器人,这种从“远观”转向“近赏”的现象,在今年已不罕见。

图片

  图源:小巴拍摄

  事实上,今年是智能眼镜密度最高的一届WAIC展会,Rokid、Xreal、Halliday、李未可、阿里等纷纷亮相,展示自家的王牌产品,激情上演“百镜大战”。

  变化的背后,是世界人工智能的“中国逻辑”,在现场刷了3万步的科技博主“瑞克老张有话说”主理人张津京认为,和去年相比,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无限向产业和应用端逼近。

  如果说去年的人工智能对普通人而言还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今年的人工智能已经掩盖不住想要闯入寻常百姓家的野心。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这届大会,那就是‘变革’,或者叫‘皇天当死,青天未立’——旧的秩序正在被打破,但新的秩序还在建立中,不过方向已然明晰,大家都在奋力前行。”张兴奋地说道。

  即便是沉默于产业链的工厂端,也似乎被这种普通人的热情感染了。

  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博士告诉小巴:“工业AI的时代窗口已经打开,而中国正是AI最具活力的应用场景。”

  “比起以往的AI展,本届WAIC展现了人工智能从‘技术热’走向‘应用深’的强劲趋势。我们特别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关注点落在AI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然,尽管普通游客众多,但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依然是一场“高规格+高学术”盛宴,无论是这次大会邀请“AI教父”、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进行开幕演讲,还是一次性吸引了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72位全球领军人物,包括12位顶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等)得主、80余位国内外顶级院士以及215位产业大咖,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后劲”将持续汹涌。

  “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我们将生产出比人类更智能的AI,我们习惯了成为最智能的生物,所以很多人难以想象当AI在世界中比人类更智能时会发生什么。”在现场演讲中,辛顿这样说道,但或许这件事,只有中国人能最先通过激进而丰富的尝试,带来更直观的答案。

  以下是我们现场联络到的来自学界、企业界和科技圈的观展感受,提供更一线的解读。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7月31日 04:03
下一篇 2025年07月31日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