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在英国上市的SHEIN患上了身份焦虑症

1.jpeg

SHEIN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

IPO之前的SHEIN,患上了身份焦虑症。

4月11日,路透社报道,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已批准快时尚品牌SHEIN在伦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SHEIN似乎迎来了柳暗花明,但如何向外界解释其身份的问题?

4月底,即将IPOSHEIN针对身份问题进行了公开回应。根据瑞士媒体《新苏黎世报(NZZ)》报道称,SHEIN北美和欧洲战略及企业事务负责人Peter Pernot-Day接受NZZ采访时强调,SHEIN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国际公司,而非中国企业。

稍早之前的4月9日,针对媒体报道SHEIN(希音)供应链可能转移越南的话题,广州市商务局表示:作为从广州成长起来的全球化企业,希音持续在广州为核心的国内供应链加码布局和投资,今年一季度在广州的出口额继续保持增长。

急于在英国上市的SHEIN患上了身份焦虑症

从理论上来说,一家国外企业,供应链在中国这并不矛盾。然而,SHEIN在美国上市未果,某种程度是因供应链大部分在中国而人为受阻。因此,SHEIN总部设立于新加坡,是为了打造成为一个去中国化、成为国际化公司的人设。

这种身份的切割,凸显出上市决心,也更加显示SHEIN的身份焦虑。

一边是要试图去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不过,SHEIN似乎正在寻找解决替代方案。

从媒体信息来看,继SHEIN想在越南打造供应链以来,又传出将在印度打造供应链。这种急于在海外打造供应链、获得欧美身份认同的做法,是为了上市而迎合欧美市场的需求。这种状态,对中国供应商们可能会带来负面情绪价值,背后折射出当前SHEIN的困局。

一是用供应链转移去掉身份认同,但离开中国供应链竞争或将减弱。

SHEIN来说,身份认同是其上市最大的障碍。

从其发展史上看,SHEIN的发迹,是依托于中国供应链和成熟的产业基础,依托中国供应链建立起的柔性制能力。数据显示,SHEIN在中国合作的供应商多达数千家。

然而,欧美国家却因SHEIN的供应链在中国,对其上市进程设置了各种障碍。导致SHEIN将总部搬迁新加坡,试图换一种身份登陆欧美资本市场。

正因为有中国供应链的支撑,才成就了SHEIN的竞争优势。如果供应链转移,或许能满足欧美市场的需求,不过转移供应链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身份得到了欧美认同,但竞争优势或将进一步减弱。

坊间传闻的SHEIN在印度设立供应链,同样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对供应链的话语权、工作效率以及劳资关系等。

二是SHEIN离开中国也难以复制中国模式

SHEIN核心竞争优势源于中国南方庞大而成熟的服装制造体系。无论是7天上新、海量SKU管理,还是价格压缩策略,离开中国的制造支持,这一模式难以复制。

事实上,即便在海外建立供应链,要达到和中国供应链一个量级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如果没有中国供应链的支持,SHEIN的估值、未来成长性可能会被资本市场看衰。

SHEIN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快速的执行力,通过自建系统管理大量中小型服装工厂,提供灵活接单机会,建立了紧密的数字化合作圈”。

此前SHEIN在美国上市受阻,不是供应链造成的,是欧美国家不希望成为快时尚行业的风向标。美英骨子里对中国企业成为参照物是天然反感的,他们不能容忍中国企业超越自己。美英的态度不会因为其去中国化而改变,对于SHEIN的敌意,是他们骨子里存在的。

急于改变欧美对SHEIN的身份认同,即便通过供应链转移完成登陆资本市场的目标,那么未来的SHEIN就一定会有更加稳健持续的增长吗?

事实证明,全球更加成熟的供应链在中国,选择中国的供应链也更有竞争优势。其实身份焦虑的SHEIN面临的难题是,即便在伦敦IPO,一旦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其优势还能持续多久,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图片来源:pixabay)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5月01日 01:57
下一篇 2025年05月01日 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