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20年笔记本电脑的台企IT高管,在拼多多做出年销上亿的鲜食玉米品牌

1.jpeg

“我们今年在拼多多已经卖掉7000万元鲜食玉米,2021年预计销售至少过亿。”穗康电商总经理吴阿东说,他要把穗康玉米,卖给拼多多7亿多用户中每一个愿意尝试的人。

2020年12月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物流大货车在穗康公司工厂园区频繁进出。工人们在加工车间、打包车间,忙着将一袋袋鲜食玉米处理好运出仓,送往全国各地。

“我们今年在拼多多已经卖掉7000万元鲜食玉米,2021年预计销售至少过亿。”穗康电商总经理吴阿东说,他要把穗康玉米,卖给拼多多7亿多用户中每一个愿意尝试的人。

这个此前在消费端几乎没有知名度的中国玉米品牌,通过在新电商平台短短一年多的迅猛发展重焕新生。成就它的,是吴阿东这个原本卖了20年电脑的“IT大佬”。

▲45岁的吴阿东卖了20年知名品牌电脑硬件,通过拼多多,他将积淀的经验和技术运用到了田间地头,成了鲜食玉米的电商拓路者。(摄影 安舜)

2块多一根的鲜食玉米,生意可以做到多大,可以惠及多少人?一座投资7000万元的穗康玉米加工厂正在万全区施工,总计数万亩规模的玉米种植农户正加入进来。

一条从鲜食玉米种植端直连消费端的农产品链路加速形成。这个“中国鲜食玉米之乡”正在迎来自己的全国性电商品牌,迎来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直销的新时代。

卖了20年品牌电脑,IT大佬改卖名不见经传的鲜食玉米

卖玉米之前,吴阿东已经在IT业界闯出了名堂。

1998年,吴阿东早早地在北京中关村闯荡,从事电脑配件等IT销售工作。2002年,他加入台资企业微星科技,打理中国大陆的产品销售,一路升任到微星科技副总,做到了大陆员工当时能升任的最高职级。

2018年,吴阿东从微星出走,本来打算提前退休,结果发现自己“闲不下来”,还想创业再做点事情。这时,他结识了李向前,后者是张家口穗康鲜食玉米公司总经理。

今年52岁的李向前,跟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大学念的是农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辞去农业局长的公职后,他接手了穗康这家年产值数亿的玉米公司。

李向前是个玉米行家,谈起玉米的种植、生产、加工滔滔不绝,但对于电商这摊事,他一度失去了信心。穗康过去只做面向行业端大客户销售的生意,李向前只需要跟省内外的党校高校、商贸中心、商超便利店这些客户打交道就好。

“我们之前已经换了4个电商团队。”李向前说,这家在张家口、河北甚至是全国数一数二规模的玉米公司,对线上生意一筹莫展。

▲穗康鲜食玉米公司总经理李向前说,鲜食玉米是张家口及河北农业的一张名片。(摄影 安舜)

吴阿东说他可以帮穗康试试电商。李向前跟吴阿东见了两次面就拍了板,但预期低到“一年能卖50万就成”。

2019年,吴阿东和他的前微星同事一起,正式组建了穗康电商公司,接手了穗康玉米的线上生意。

在IT销售行业浸染多年,吴阿东擅长营销,深知品牌的重要性。在微星科技,他曾联合京东创立“游戏本”类目,砸出大笔市场预算,将游戏本销售从0带到了一年30个亿。

这回做农产品,他先是选准天猫等电商平台,砸钱做推广,一个月几十万,连砸3个月,花了100多万,玉米却并没卖出去多少。

“心都凉了。”吴阿东说,市场看不到半点水花激起,再加上当时给从微星一起出来的电商创业团队开的工资都比较高,要两三万块一个月,他的压力骤增。

一批员工看不到希望后出走,吴阿东陷入了创业的至暗时刻。跟传统电商打完一圈交道,他决定,在自己并不熟悉的新电商平台,背水一战。

卖玉米,做品牌,坐上中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的快车

2019年秋天,吴阿东来到拼多多总部,竞标“多多果园”农产品的招标项目。这个日活跃用户超过6000万的平台内嵌应用,由平台买单采购,每天为网友免费送出超过200万斤水果蔬菜。

在激烈的招标竞争中,有的商家做了很久的线下生意,还没来得及为线上转型做好准备;有的年轻“新农人”起初豪言能够满足供应要求,但实际面对巨大的供应量时却显露吃力。

这一年的吴阿东44岁,带着卖了20年电脑硬件的经验,从风光的IT业闯进接地气的农产品行业,握着几穗玉米就上了自己并不熟悉的拼多多阵地。

“那会儿可有落差了。”吴阿东坦言,以前在外企管理千万级的市场预算,事业顺风顺水,现在创业砸完自己的真金白银,事业却几乎夭折;以前管理数百人的销售团队,不用亲自下场,现在自己要熬夜琢磨电商平台的玩法,跟人讨教拼多多后台的使用细节。

前来竞标“多多农园”的玉米采购,吴阿东带来了版式精美的PPT。拼多多的农产品行业小二看到这个商家掏出电脑,展示PPT的时候,愣了一下——平台很多商家都是农户创业,这么商务范的创业者在农产品行业不多见。

当然,真正有说服力的,还是吴阿东展示的穗康生意状况,以及供应链能力。

尽管在消费者端不显山露水,但穗康已经发展了20年之久。据介绍,国内目前鲜食玉米生产规模最大的商家一年估计上亿条,穗康的年生产规模达7000万条,能排全国前5。

吴阿东说,过去知道穗康这个名字的是京津冀的党校、高校,是华北地区餐饮机构,是7-11、便利蜂等商超便利店合作伙伴,他想让拼多多的消费者也记住这个品牌。

在穗康上线拼多多店铺期间,吴阿东同步拿下了“多多果园”玉米采购的合作。

拼多多穗康店铺发展速度很快超出吴阿东的想象。平价优质、产地直销、供应链强大的穗康玉米产品,依托拼多多去中心化的流量匹配模式,不断收获消费者好评,迅速卖到10万+。

▲从玉米的采摘、筛选、加工、分装到送达用户,穗康形成一条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的拼多多链路。(摄影 安舜)

秉持多年来生意人的敏锐,吴阿东下决心加大资源整合和投入力度,带动更多的玉米种植户加入电商大军。他还将先期的利润用于品牌推广,以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

“从平台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值得把先期利润投进去做推广。”吴阿东说,拼多多本身7亿多的庞大用户体量实现新品牌的高速建设,推广可以将这个时间进一步缩减。

2020年,即使结束与“多多农园”的采购合作后,穗康玉米凭借新客的尝试消费,叠加老客的高复购,继续保持销售高速增长,坐稳了平台蔬菜销售排行榜前列。而此前行业的普遍认知是,玉米只是蔬菜的一个小类目,电商销售排前列的通常是红薯姜蒜等蔬菜。

2020年12月,穗康在拼多多的全年鲜食玉米销售已经突破7000万元,明年预计超过1亿元。让吴阿东感到骄傲的还有,在穗康的带动下,全国各产区都在跟进,通过拼多多销售鲜食玉米。

这一年,穗康乘坐的新电商快车,也继续高速前进。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规模预计将同比翻倍,增长至2500亿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的地位。

相比卖50万就够的电商预期,这一年,穗康仅为玉米纸箱发货打包的胶带费用,就花了40万元。

▲最多时有超过80位以当地妇女为主的工人在穗康玉米打包发货车间忙碌。2020年,穗康仅为玉米纸箱发货打包的胶带费用就达40万元。(摄影 安舜)

借助合作社模式,把玉米的种植、销售一站式打通

此前由于玉米价格低迷,在许多地方,种玉米就意味着不赚钱。张家口市万全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成千上万的农户一度面临市场严峻的考验。

在张家口引进种植鲜食玉米后,这种玉米比用于饲料的大田玉米市场收益更高,因此在农户间迅速推广,万全也成为了“中国鲜食玉米之乡”。

“我们的鲜食玉米跟穗康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在电商的带动下,玉米的销售及价格更有保障,大伙儿都能受益。”万全区三里庄村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阎润珍说。

72岁的王振生是三里庄合作社的村民,种了四十多亩鲜食玉米。他说,刨掉种子、肥料等成本,现在每亩鲜食玉米的利润能达到六七百元,比种大田玉米能增收两三百元。

更重要的是,跟过去等着批发商来收购玉米、价格行情波动极大相比,通过玉米种植合作社与穗康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可以形成稳定的收购价格,种田收益有了充分保障。

▲72岁的王振生(中)、52岁的王忠会(右)、51岁的孟庆飞(左)都是三里庄玉米合作社的村民,分别种植了从十多亩到四十多亩不等的鲜食玉米。(摄影 安舜)

“除了能多挣钱,而且省事。”王振生说,到了采收季,他家地里的鲜食玉米将直接由穗康统一收割并拉到加工厂,省去了此前农户自己的剥皮、晾晒、运输等环节。

李向前说,穗康现有5个加工厂,覆盖数千玉米种植农户,对接合作社超过10个,玉米加工厂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玉米剥皮、清洗、速冻处理,保证玉米的新鲜程度。

目前电商已经占到穗康玉米销售的1/3,相比线下的生意,穗康在线上直接向消费端建成更短链、大规模、稳定的供应链路,也带动了更多鲜食玉米的采购及农户种植。

▲2020年12月24日,围绕拼多多穗康玉米电商产业链,三里庄玉米种植合作社村民、合作社理事长及穗康公司负责人在村里办公室一起讨论。(摄影 安舜)

2020年12月24日,吴阿东在闯进玉米行业一年多后,走访了万全区玉米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农户及多个合作社。

“卖农产品辛苦,但种农产品更加辛苦。”吴阿东感叹,这一年来自己最大的感受是,相比以前卖电脑,把农产品卖好能带来更大的社会成就感。

年初,因为疫情带来的冲击,线下很多客户停业,穗康玉米的出厂需求锐减。吴阿东说,如果不是电商这条腿的支撑,穗康险些倒下,恐怕会波及上游无数农户。

做好农产品电商品牌,带动上游种植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实现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的供应链升级,吴阿东觉得,穗康玉米能和拼多多一起,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15:32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