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上涨2%!中国平安回应:股价被低估 对优质不动产仍保持浓厚兴趣
“当前公司股价被低估”“对优质不动产仍保持着浓厚兴趣”“寿险改革成效符合预期,年底前完成剩下35%营业部的改革”……
“当前公司股价被低估”“对优质不动产仍保持着浓厚兴趣”“寿险改革成效符合预期,年底前完成剩下35%营业部的改革”……
8月24日,中国平安召开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相关高管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回应。
中国证券报记者齐金钊摄
在业绩发布会举行的同时,中国平安股价逆势上涨,截至24日收盘,报41.61元/股,涨幅为2.19%。
谈股价:当前被低估
已与公司价值 “脱钩”
今年以来,中国平安股价震荡下挫,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对此,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已完成50亿元的回购,回购原因是因为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和公司价值之间还是出现了一个脱钩,中国平安股价被低估。目前中国平安内含价值倍数(PEV)为0.5倍,处在历史最低点,市盈率(PE)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当然股价波动有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层努力能做的是继续保持经营稳健的业绩,在深化改革中显现效益,同时注重股东回报,持续加强分红派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市场会认同平安的价值。”
在股东回报方面,姚波称,目前对股东分红的回报还是持续增长,过去十几年平安的分红都是在持续增长。今年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2元,同比增长4.5%,高于营运利润4.3%的增长。
姚波认为,面对上半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平安实现营运利润和净利润的正增长来之不易。展望下半年,中国平安仍会坚持“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驱动战略,抓住医疗方面业务的发展机遇。公司在内部也将稳增长、在压缩成本和费用的情况下,确保全年业绩有比较好的表现。
展望未来,姚波进一步称,“中国保险行业和医疗行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行业中,中国平安都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谈寿险改革:
年底前完成剩余35%的营业部改革
今年是中国平安寿险改革的第三年。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中国平安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管理层认为寿险改革成效符合预期并表示满意。接下来会按照计划,于年底前完成剩下35%的营业部改革工作。
“渠道方面,四个渠道在质量和素质方面都在提升,其中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人均月收入分别同比提升27%和35%。产品方面,‘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的改革也取得成效,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陈心颖予以具体阐述。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为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35.1%。2022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195.73亿元,同比下降28.5%。
对于“上半年寿险新业务价值为何同比下降”,陈心颖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包括上半年对精算假设进行调整、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代理人数量下降,“寿险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已经实施了12至18个月改革的营业部,在第二季度的新业务价值已实现正增长。”
谈投资策略:
对优质不动产仍有浓厚兴趣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上半年投资业绩表示满意。上半年,中国平安大力配置长久期固收产品,特别是利率债。同时平安还有一些基金分红收益,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狠抓确定性的收益。
邓斌介绍,中国平安的投资配置是双哑铃配置,一方面的配置是大量长久期的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铁道债等高质量固收产品),另一方面是符合经济快速发展动能的成长型风险资产,包括股票、不动产、私募基金等,其中也包括高价值高分红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在投资上,中国平安的风险较为分散,通过MOM和FOF这两种渠道找最好的基金经理去帮公司寻找好的赛道和好的投资标的。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收益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有所承压。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1%。
邓斌强调,作为长期资金,保险资金是穿越长期宏观经济周期的,“我们不担心一年两年的投资回撤,对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充满信心。穿越周期下来,我们会有均值回归,会给保单持有人带来长期可预期的稳定的回报。下半年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保持穿越周期的平均情况下能够满足我们的长期负债需求。”
对于市场关注的平安集团投资不动产的情况,邓斌表示,不动产行业在宏观经济中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谈到中国平安的不动产敞口,邓斌称,“我们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不良率远远优于行业平均。未来我们对于商办、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物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优质不动产,仍然保持着浓厚的配置兴趣。我们还要继续寻找优质的不动产,其带来的现金流具有优质的久期效应。”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