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集采终结“暴利”,“牙茅”通策医疗一年市值蒸发900亿

1.jpeg

种植牙降价和集采又传来新的进展。日前,国家医保局下发了一份《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种植牙降价和集采又传来新的进展。日前,国家医保局下发了一份《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后续不仅会通过国家层面对种植牙开展集采,还会进一步规划种植牙医疗服务的价格,从本质上降低种植牙价格。

受消息影响,国内口腔医疗服务龙头企业通策医疗延续自去年6月以来的跌势,8月15日,下跌超过9%;8月16日,下跌超过2%;8月17日,微涨0.56%,收报132.89元/股。

地区试点种植牙集采,最高降幅达89.5%

此次《通知》提到,为贯彻落实九部委《关于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配合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专项治理,为后续实施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收费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决定全面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

事实上,这并非种植牙首次传递降价、集采信息。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其中明确提到,要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特别点名种植牙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当时,三医智酷(北京)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旦种植牙纳入集采后,其降价幅度有望达到60%~90%,不同材料、不同的产品可能降价幅度也不同。”

事实上,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在试水种植牙集采或开展医保限价工作。根据安徽省蚌埠市在其官微发布的信息,其将种植牙纳入集中采购,并引导医疗机构自8月1日起开展种植牙项目试点工作。

文件显示,经蚌埠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合体议价谈判,“创英”“1号种植体”“SG”等9个知名品牌议价谈判成功,入选《蚌埠市种植牙品牌目录》,经集中议价谈判,种植牙材料(含牙冠、植体一套)费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达89.5%。

此外,蚌埠市医保局积极引导各试点医疗机构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实行种植牙项目限价收费,即三级医院不高于2200元/颗,二级医院不高于2000元/颗,一级及以下医院(含口腔门诊)不高于1800元/颗。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向蓝鲸财经记者指出:“有别于耗材占据主要成本支出的传统观点,种植牙服务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费用大部分均是流向了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用于支付医生服务费用、市场推广费用、仪器设备费用和医疗机构盈利等),其费用占比约为75%。从入院销售的角度,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种植体的进货价格普遍在一颗500-2000元的区间,而消费者终端价格普遍在一颗5000-20000元。”

业绩增速下滑,一年市值蒸发900亿

对于通策医疗来说,影响其股价不断下滑的,除了不断推进的种植牙集采,其业绩增速也不断下滑。

通策医疗总部位于杭州,于2006年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收购了杭州口腔医院。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展医疗服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业务涵盖口腔、辅助生殖、眼科等领域,其中口腔医疗服务收入贡献业绩比例超过99%。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共18.9亿元,医疗服务收入17.9亿元,其中口腔医疗服务收入17.8亿元。

上市13年,通策医疗一直来保持高增速。历史数据显示,2016-2020年,通策医疗收入由2016年8.79亿元增至2020年20.88亿元,年化复合增速24.15%;归母净利润由2016年1.36亿元增至2020年4.93亿元,年化复合增速37.98%。

但从2021年第三季度数据来看,其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2.44%,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5.88%,仅保持个位数增长。

2021年第四季度,通策医疗单季度主营收入6.44亿元,同比上升6.3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271.57万元,同比下降10.87%。

来到2022年,根据通策医疗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其单季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3.74%;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1.25%。

随之而来的是通策医疗股价从去年6月25日触及421.99元后的持续下跌,截至2022年8月17日,收报132.89元/股,市值蒸发900亿。

对于业绩增长乏力,有业内人士指出,是由于其多年的省外和下沉市场扩张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仅困于浙江,通策医疗业绩将面临天花板,估值也会大打折扣。

根据其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通策医疗在浙江省内实现医疗服务收入23.74亿,占比90.17%;浙江省外实现医疗服务收入2.59亿,占比9.83%。

根据CIC灼识咨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种植牙的颗数大致在300万颗左右的量级,每万人的种植颗数约为21颗,相比于邻国韩国每万人约630颗的种植颗数以及欧美发达地区每万人超过100颗的种植颗数,中国种植行业的渗透率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

“从出厂价口径计算,中国目前种植体的市场规模约为25-30亿人民币左右。”王文华指出。进行国家层面的集采,这部分市场必然迎来变革。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15:42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