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洞走向尽头,正涅槃重生(一)
原标题:互联网黑洞走向尽头,正涅槃重生(一) 首发公众号磐石之心,连载进行中
原标题:互联网黑洞走向尽头,正涅槃重生(一)
首发公众号磐石之心,连载进行中
写在前面
互联网公司遭遇2021年以来最大的重创。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等平台企业股价腰斩,最近又爆出大裁员。
互联网的退潮正在发生,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就此衰退?是否意味着它们不再具备投资价值?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磐石之心希望通过连载的方式,对互联网的未来做全面分析,希望对读者和投资者有所帮助。
第一节:互联网黑洞走向尽头
在《互联网黑洞 跨越边界的中国式企业扩张》中,我提出互联网巨头利用资本的力量东突西击,在各个行业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做法,让所有靠近互联网的行业都被如同黑洞一般的力量吸附进去,难以逃脱。
2015年时最典型的案例是网约车对出租车的碾压式替代、电商对传统零售的挤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抢夺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互联网+”式创业公司,比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互联网咖啡等。
在《互联网黑洞》一书中,我就曾指出,依靠补贴抢夺市场的玩法最终都会回归到正常的商业经营中来,任何企业都需要考虑投入产出和利润。所以,那些简单依靠资本堆积起来的互联网+创业基本上都一地鸡毛。摩拜卖给了美团、ofo欠了一屁股的债,创始人成了老赖、瑞幸咖啡财务造假.......
这些创业公司的最大目标就是IPO,然后把企业卖给股民,自己套现离场。这种为了IPO而创业的风潮,只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在资本退潮后必然露出难看的底裤。而那些成功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算是大浪淘沙中的幸存者和胜利者,它们在二级市场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资本的高亢情绪一直持续到2021年2月。当时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股票都创出历史新高,互联网黑洞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吸金”能力,腾讯超过了750港币,阿里巴巴319美元,百度超过354美元,B站超过157美元......
当时的互联网股票屡创新高,还有两个重要的外在因素:一方面是因为在疫情之下,居家办公、生活、娱乐等过多依赖互联网,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
另一方面,2020年下半年全球央行为了应对疫情危机,印了大量的钞票。这些钱很难流入因疫情封锁而导致的实体产业,必然在股市里兴风作浪,特别是中概股集中上市的美国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
资本市场对互联网的极尽吹捧,让许多投资人忘记了风险。事实上,风险早就在酝酿了。
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经济会议,首次提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也奏响了政策大棒规范“互联网黑洞”肆无忌惮发展的乐章。
此前,中国提到的反垄断,一般是针对能源企业,通信企业,针对民营企业和互联网新经济则从未有过反垄断之说。但是随着资本席卷各行各业,平台经济变得没有边界,管理者嗅到了其中的不正当竞争风险和政治风险。
事实上,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在其2019年出版的《大趋势 中国下一步》中早已成功预测了,政策要对三座大山动手:互联网资本、房地产资本和医药资本。这三座大山分别对传统企业、居民都有严重的挤占效应,任其发展,必然酿成灾祸。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则是2020年10月支付宝在上市前被监管叫停,以及马云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歇斯底里的发言。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涉嫌垄断立案调查。因此,互联网黑洞的疯狂扩张走向尽头早已有信号。
2021年整年,针对互联网企业的各种反垄断调查层出不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都吃到了罚单。其中,阿里巴巴因二选一搞垄断被罚款182.28亿,成为中国反垄断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罚单。2021年10月,美团也因为“二选一”遭遇34.42亿元的罚单。
与此同时,在多次的政治局经济会议中,都反复提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反垄断”,这意味着互联网黑洞的疯狂扩张必将戛然而止。资本也开始进入了退潮期,互联网公司的股价疯狂下跌,没有及时清仓的投资者亏损惨重。
跌得最惨的是快手,跌去了85.7%,B站跌去了82%。拼多多跌去了77.6%,阿里巴巴跌了66%,即使是跌幅最小的腾讯也跌去了50%。
在这些互联网公司股票飙到历史最高位的时候,仍然有许多投资者冲进去接盘。他们凭什么相信这些股票在一年内完成了翻2倍,3倍后仍然可以再创新高?这些股民很多都以价值投资者自居,而这种高位接盘的价值投资者只是被巨大的涨幅吸引罢了,是彻头彻尾的韭菜啊。
互联网行业遭遇强监管的信号早就发出,竟然被许多股民无视,甚至是知名基金经理、私募管理人也无视,比如,张坤主理的易方达蓝筹在腾讯、 美团这些互联网股票高位时也没有卖出,净值从最高位的3.5跌了接近30%,从最优秀的基金经理神坛上跌落。
显然,互联网企业股票的集体崩塌,是互联网黑洞走向尽头的标志。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企业或者说这个行业彻底完了?
聚变正在发生
诚如笔者在《互联网黑洞》一书中所讲,互联网黑洞有吞噬一切的力量,最后也会吞噬自己,走向死亡,变成白洞。这也像极了伟大哲学家老子所讲的,物极必反。
企业的生命与人一样,有婴儿期(创业),幼年期(增长),成年期(高速增长),中年期(平稳增长),老年期(衰落)这几个过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这个自然规律。
用佛教的观点,死亡是新生的开始,所以死亡并不可怕,也不痛苦。但在现实中,死亡是令人恐惧的,也是痛苦的。企业的死亡更是如此,会导致大量的失业,导致财富的灰飞烟灭。
如果任有互联网企业利用黑洞的力量吞噬一切,最后变成白洞,那将是一场毁灭。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政策的悬崖勒马,引导资本不要偏离轨道,引导互联网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在资本逐利的诱导之下横冲直撞。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策的大棒不是毁灭互联网,反而是拯救互联网,避免最终出现车毁人亡的悲惨局面。
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我们还需要明确企业或者说行业是否处于“老年期”,如果是,那就要坚决放弃。如果不是,那到底处于企业发展周期的哪个阶段呢?
从时间周期来看,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都诞生在20年前,20岁的互联网企业,属于成年人,身强力壮。从所处的行业来看,虽然网民已经超过10亿,人口增长的红利衰退,但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价值,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
2022年初的一份《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比例约55.7%,约有2亿人参与了灵活就业。而之所以能够在无固定企业的状态下完成灵活就业,正是因为互联网成为流淌在360行业中的新鲜血液,让人可以脱离固定组织而完成工作。
这些灵活就业岗位包括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搬家公司、装修工、保洁员、自媒体、网红等等,他们都能够依靠互联网平台完成接单、交付、验收,这也诞生了许多全新的工种,扩大了就业的范围。
互联网承担了原来只有企业管理者才具备的各项能力,这种去中介化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组织成本、管理成本。这正是互联网在与360行发生关联,建立连接之后,迸发出来的新能量。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由看不到摸不着的形态,向着实实在在的工作转变,这让互联网也从过去的办公、娱乐,向经济的更深层面渗透。我们可以将这种改变称作是“扎根”。
互联网把自己的“根”扎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方面面,有了实体产业作为根基,互联网吸收更多营养,开始长出全新的绿叶,开出漂亮的花朵。
就这样,原来依靠资本力量吞噬一切的互联网改邪归正了,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帮手,成为酝酿新职业,推动新就业的主要力量。这时候的互联网变得和蔼可亲,不再是面目狰狞,人人喊打。
知名作家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书中早就描绘了依靠互联网完成“灵活就业”的情形,他当时只是推测依靠互联网的组织、沟通和管理能力,让更多人可以在工作8小时之外的自由时间里创造价值。而如今,互联网所带来的“灵活就业”已远超8小时之外的时间,成为中国30%以上人口的主要就业方式。
而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Elinor Ostrom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某些情况下,群体对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效果要优于市场和国家。群体中这类有效的管理通常得益于成员之间不断地沟通和协调,而这些沟通和协调往往发生在一个公共的物理空间里。互联网营造了无数个或大或小的公共空间,并且不受物理限制,同时还提供了高效及多样化的沟通渠道。
因此,互联网并没有因为股票的崩塌而完蛋,反而脱离互联网本身,变身为整个社会中流淌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参与到社会的协作中去。
此时的互联网,可能依靠人口红利获取流量和收益的增幅减小,但是其渗透到360行中所带来的全新收入和利润必然爆发式增长。
2021年2月,是互联网股票集体疯狂的时刻,股票存在着丰沛的泡沫。如今泡沫退潮,互联网黑洞又变身为互联网先进生产力。因此,我们没有继续看空互联网的理由,反而对其后续发展充满信心。
互联网的这种角色转变,可以被称作“涅槃重生”,也可以称作“破茧成蝶”。而此前的“互联网+”以及利用资本力量疯狂扩张,则是在“作茧自缚”。
佛曰,一切皆有因果。互联网今天的果实,则是五年前种下的种子不是么?而这颗种子还有更大的,更意想不到的能量,让我们看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推动“第一次智能革命”诞生。
希望你持续关注磐石之心,等待我的连载更新,关注标签#互联网涅槃重生#。看了长文后,记得一键三联:点赞、在看、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