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全球半数锂矿,中国锂电池产业有多恐怖?
原标题:掌握全球半数锂矿,中国锂电池产业有多恐怖? 编辑|于斌 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
原标题:掌握全球半数锂矿,中国锂电池产业有多恐怖?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过去百年,人类创造的科技发明璨若星河,其中有两项被公认为对历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是晶体管,没有晶体管就没有计算机;其次就是锂离子电池,没有它世界运转将无法想象。
如今,锂电池每年已被应用在数十亿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还有数百万新能源汽车,乃至地球上所有需要充电的便携设备上。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革命浪潮正来临,以及更多移动设备被创造,锂电池行业将大有可为。比如仅锂电芯的年产值就达到了2000亿元,未来破万亿指日可待。
世界各国制定的未来淘汰燃油车的计划和时间表,也将“锦上添花”。其中最早的挪威定在2025年,美国、日本及众多欧洲国家定在2035年前后,中国尚未有明确时间规划。
而若未来没有出现新技术,锂电池产业将持续兴盛数十年。可以说,谁拥有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就意味着拥有统治行业的权杖。
多年来,欧美、中日韩等国在锂电池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乃至混战,其中涉及多位著名科学家,多个顶级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石油、化工、车企、科技等行业的巨头和资本财团。
可有谁能想到,全球锂电池产业的发展路径竟然与半导体一样:源于欧美、壮大于日韩,最终也变成由中国开始主导。
中国锂电池发展史
锂离子电池的出现,或许比大家想象中的更晚。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员工,制作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锂电池。当时的锂离子电池并不稳定,易爆炸,充电后电池容量衰减快,所以并没有进行商用。
1983年,日本化学家吉野彰造出了世界第一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原型,开启了锂电池时代,也因此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1991年,日本索尼与旭化成株式会社共同推出了全球第一块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并成功实现量产。
靠着技术和产业上的先发优势,在锂电池领域,日本长期占据着世界第一。
早在2001年,锂电池完全不被大众看好,而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立泉,向时任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负责人万钢请求:“希望能给锂离子电池一个机会。”
仅仅十年,他成功地将锂电池材料研究这个曾被边缘化的冷门学科产业化,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大转变。
也是这个转变,让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成为了世界第一。
从发明到商用,整整经历了20多年,可见锂离子技术的进步有多难。此时的中国在锂离子电池方面还一片空白,锂电池市场完全被日本垄断。
1992年,随着笔记本,手机逐渐出现,锂离子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我国才正式开始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两年后推出中国第一只AA尺寸的电池、1997年才建成我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但是,当时的中国锂离子技术,依旧远远落后于人、此时的局面依旧是日本一家独大,索尼靠着先期的优势,牢牢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而韩国也已经在这方面超过我国。
七十年代末,在旅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力荐下,中科院物理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固体离子学实验室,并开启了锂离子导体和锂电池等研究。
1995年,中国第一块锂电池就在中科院物理所诞生。
一直到2000年,我国建成天津力神电池公司大生产线,中科院和一批诸如比亚迪,华光,光宇这样的企业,投入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极大的推进了我国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发展。
2005年开始,中国、韩国开始追赶。2014年,中国的锂电池产量超过了日本、韩国,跻身世界第一,直至今天。
与此同时,得益于九十年代消费电子兴起,中国锂电池同步崛起,并涌现出“四巨头”,即力神、比亚迪、比克和ATL。
改革开放以来,锂电池是少数几个能赶上发达国家的领域。
依靠着中国原料,市场,政策的三大优势,一跃成为全球锂电池行业的头部,拥有全球最往常的锂电池产业链。市场规模最大,在地位上已经能够与老牌的,日本锂电池巨头平分秋色。
究其原因,一是国家重视和战略保护,二是起步并不晚,三是国内市场足够庞大,四是有一批有抱负的技术专家和有干劲的企业家合力突围。但如果放大层面来看,正如宁德时代的名字,是中国的经济成就及电动汽车时代塑造了宁德时代。
中国垄断锂电池产能
2019年初,全球锂电池制造能力达316千兆瓦时(GWh)。其中,中国锂电池产能位居世界首位,占73%。排名第二的美国,只有12%。
具体到企业市场份额,全球十大锂电池生产企业,中国占据6家。
目前中国企业的产能,已经占据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10名中,中国企业就占据了其中的7个位置。
中国是锂电池的最大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
在锂电池领域,日本靠着技术和产业上的先发优势占据世界第一,中国、韩国发力追赶。2014年,中国的锂电池产量超过了日本、韩国,至今仍跻身世界第一。
说中国垄断了锂电池产能,并不为过。
要想生产锂电池,控制最上游的锂矿资源是重中之重。
根据2019年中国锂业大会信息,全球现已查明的锂矿资源总量约6200万吨,主要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在内的锂电池生产大国锂矿资源都不算丰富,所以才争先在海外布局。
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掌握了全球一半的锂矿资源。
此外,锂电池全产业链布局也很重要。
以中国为例,仅A股上市的锂电池企业就达92家,更别提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了。
美国靠石油霸权统治世界,中国靠锂霸权站稳脚跟。
电动汽车成本中35-40%是电池。中国的锂电池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前看不上的锂离子电池产业会让整个欧洲的汽车行业如此难堪。
在汽车电动化的催化下,动力电池已成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其地位如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发动机。它不仅决定了车辆续驶里程、充电时间以及制造成本、售价等诸多因素,甚至连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也在发生蜕变,为构建一个零化石燃料使用的社会提供了可能。
卡住欧洲喉咙
欧洲是汽车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在燃油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能源车市场自然更是不容小觑。欧洲人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以前看不上的锂离子电池产业会让整个欧洲的汽车行业如此难堪。
从智能手机时代,芯片、系统、屏幕、电池都在美国和中日韩手上,欧洲参与度很低,其优势还是在传统制造业。
但如今消费锂电摇身一变就成了产值上千亿欧元的动力锂电,电动汽车成本中35-40%是电池,关键技术还不在自家手上。
汽车行业作为国家GDP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是放在国家甚至欧洲战略维度的,倘若再走错一步就会先机尽失,再赶上来就得看别人的脸色了。
作为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计划的一部分,欧洲想摆脱锂电池靠进口的现状,有着长远的布局既环保考量——减少碳排放。在汽车领域,减少燃油车,推广新能源汽车。
但欧洲想摆脱依赖,恐怕没那么容易。生产锂电池,核心的是控制最上游的锂矿资源。中国已经掌握了全球一半的锂矿资源。反观欧洲,自有锂矿资源少,布局就已经赶了个晚集。
中国锂电池再接再厉
中国锂离子电池,不仅用在手机上,还用到了电动汽车上。如今,世界上70%的锂离子电池都是Made in China。
仅从锂电池的产能布局看,世界汽车行业,可能会迎来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6.8万辆,同比增长三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巨大。
这对中国锂电池产业来说,这是大机遇。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主导锂电池市场,但无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材料,最核心技术以及专利都没有在中国人手里。
所以说,中国锂电池的发展和应用还面临着不小挑战。比如锂电池新能源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自2019年起,中国就取消了电池“白名单”,LG和松下等外企重回中国市场,这将逼迫国内企业居安思危,不固步自封。同时,随着锂电池成本压力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正变得更加激烈。
这将倒逼中国锂电池龙头们,以更高的产品性价比、更快的市场反应能力,在内外竞争中赢得优势,从而继续稳坐中国锂电池产业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