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师:我们该如何评价张昭?
原标题:丁道师:我们该如何评价张昭? 2020年2月3日晚间,看到一则媒体弹窗:原乐视影业CEO及执行董事张昭去世,终年58岁。
原标题:丁道师:我们该如何评价张昭?
2020年2月3日晚间,看到一则媒体弹窗:原乐视影业CEO及执行董事张昭去世,终年58岁。
我和张昭身边的工作人员确认了这条消息,久久无法平复!
我经常开玩笑和朋友们说,张昭是特殊材料制作的,永远不缺燃料。现在看来,张昭真的是为了他所热爱的电影事业,把全部燃料点燃,照亮了很多人。
张昭是我采访最多的三位互联网大佬之一,说是采访,其实是去学习,好几次聊到半夜。聊完过我往往回家休整一天,张昭休息几个小时后,继续开展高强度的工作。
有一次,我问张昭“我的文章受众比较狭隘,阅读量不高怎么办?” 张昭给我讲了郭敬明拍《小时代》的故事,在故事开拍前,张昭就勉励郭敬明“小时代电影面向的观众就是女中学生,别管别人怎么说,你只需要为这个群体服务就好。” 那次聊天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很少在意非目标用户群体的评论,专心的服务“我的”读者。
张昭为人很随和,有一次去上海,不知是订不到会场还是为了省钱,我和另外几位媒体人直接去张昭的酒店房间,对张昭进行了数小时的采访;还有一次,我和葛甲老师在北京采访张昭,采访期间葛甲和张昭一起抽起了香烟,吞云吐雾。
现在张昭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给行业留下太多太多的精神财富。张昭在乐视首创的互联网影视生态、分众运营、无限货架等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同行认可和学习。
有人问我该如何评价张昭,我拿出了我在2019年6月发布的那篇文章,我觉得放在这里更合适。
----------------分割线---------------------
1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人。”
2017年6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那场“根源”发布会上,张昭演讲时放了一张贾跃亭的照片,说出了这句话。
彼时,贾跃亭的事业遭遇滑铁卢,昔日一众伙伴纷纷忙于切割和贾关系。
当时我也在现场,和我坐一排的一位青年满眼热泪“没错,这才是张昭,那个与众不同的张昭”。
2
2019年6月25日,《错识贾跃亭一入乐视误终身 最后一位守夜人张昭走了》、《悲情张昭辞职,乐视影业谢幕》等文章在业界刷屏。
事件新闻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乐创文娱(也就是原来的乐视影业)发布官方公告,原董事长、CEO张昭由于个人原因,将辞去在乐创文娱的相关职务。
我浏览了下业界对张昭离开乐创文娱的评论,大多人表达了悲观的情绪,“悲情”、“梦碎”、“黯然离开”等字眼占据了评论的大多数。
3
张昭看起离开了,但其实也没有离开。
张昭在乐视影业期间,几次升级已然给行业提供了最佳的研究学习范本,乐视影业首倡的互联网影视生态、分众运营、无限货架等理念,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不管继续留在乐视(乐创)也好,还是去复星集团也罢,乃至自我创业也好,张昭模式却是永远的留下了,并且这种模式不会随着某一家企业的兴衰而消亡。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用“悲情”这样的情绪来看待张昭的去留。只要张昭积累几十年形成的理论体系还在,那么做的事情叫什么名称或者在哪儿做事情,反而是次要了。
4
张昭是中国影视产业让我最为敬服的企业家,没有之一。
我和张昭认识多年,每次见面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好几次拜访张昭,时间约到了近乎12点,不是中午12点,而是晚上12点。
这样的时间安排,原因很简单:张昭很忙,我较闲!
我们从晚上12点谈到1点多,我第二天回去睡到中午12点,张昭第二天早晨5点起来继续工作。当时我心下感慨:创业家,果然是特殊材料制作的。
有一次,我也不无感慨的发了一条朋友圈:拜访乐视影业负责人张昭,没想到不知不觉聊到晚上12点多。作为把中国两家影视公司做成行业标杆的企业家,取得过多次令业界瞩目的成绩,却依然如此忙碌,每天只休息五个小时,工作到到很晚。张昭都如此勤奋,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在几次谈话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张昭关于“分众”的论述。张昭告诉我不管做什么内容,要分发给喜欢你的用户就可以,不要贪大。现在我做自媒体,也放弃了路人用户,专注给行业内的一小部分人提供内容。
5
回归主题,那么前文提到的张昭模式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乐视IP生态体系。
这个生态打通“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能力,打破硬件边界、UI边界、内容边界、应用边界,打破整个产业链中的创新边界,打破内部的组织边界,让生态产生强大的化学聚变反应,形成开放的闭环,给用户创造极致体验的同时,也向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史无前例的开放所有权。
在这个体系中,会员不仅限于看网络剧、看电影,买买衍生品,不仅是简单影视消费内容,而是进入生态消费,包含内容、应用、终端、平台,最终构建出新的用户价值。
在这个体系中,“内容呈现到了无限货架的时代”,通过乐视的电影生态体系,搭建一个无限货架的平台以后,让各种各样的差异化的内容服务到不同的用户。这个改变不仅仅在于线上,也在于线下的电影院。
6
或许有人会说,张昭模式看起来挺唬人的,生态的概念也早已经说烂了,那么到底这种模式有过落地吗?
有的,而且案例很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年乐视影业和方特联手制作推出了《熊出没》的系列电影,激活了方特主体乐园(备注:方特已经成为中国前三的本土主题乐园运营商),同时这部电影当时联动易到出行做了电影+出行融合的探索,打造了O2O服务领域极为经典的案例。
当融创入主乐视影业并且收购万达旗下各种资产时,张昭也曾站在产业的高度,探索过乐创(IP+内容)+万达(商业+内容+院线)+融创(地产+文旅)等企业的跨界协作模式,激发电影工业的新想象力。
当时我认为万达+融创+乐创文娱可能是IP+文旅实景最好的实现形式。有了融创做媒介,强发行的乐创文娱和强院线的万达可能在投资发行领域有更多合作,从产业链上游开始合作,之后将电影品牌延伸至线下,进行多元化的衍生和变现。乐创文娱运营的IP未来或将在万达的13个文旅城落地,助力乐创文娱“迪士尼”化模式实现。
现在这些愿景虽然没有都实现,但起码给行业指了一条发展的道路。
7
我已经收到确切的消息,张昭下一站去向,正是业界传闻已久的复星。
复星现在要干什么事情呢?干让大家“健康、快乐、富足”的事情,在这其中能够联动起来多个产业的电影,则是复星这些理念落地的重中之重。
复星的官网介绍称:复星瞄准中国家庭消费升级的需求,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时尚、娱乐、影视等快乐产业的发展,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场景、更优质的产品、更高水准的内容、更易复制的模式这五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布局。
你们看,复星的这些介绍,总结起来其实就两个字“生态”。擅长做生态,做IP的张昭来复星再创业,再也合适没有了。
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