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的不争之争:从厚积薄发之到一飞冲天

1.jpeg

原标题:医联的不争之争:从厚积薄发之到一飞冲天 编辑|于斌(新号nuomi199202)

原标题:医联的不争之争:从厚积薄发之到一飞冲天

编辑 | 于斌(新号nuomi199202)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0年,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而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因为在线问诊变成了刚需,而进一步被人们所熟知。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医院,近900家。但是,据「于见专栏」观察,这些平台,几乎千篇一律的采用了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服务。

因此,互联网对于医疗行业的改造,始终只是这样的冰山一角,很难真正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

不过,四川成都的一家互联网医疗明星企业"医联",却反其道而行之,聚焦医疗服务后端链条的互联网化,进行全流程的打通,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互联网医疗之路。

为此,医联不仅受到多轮资本的加码,也随着其进入2020封面科技榜单,成为年度创新服务品牌,而备受关注。

迎难而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曾多次公开表示,医联要做匍匐前进的蜗牛,要深耕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便成了医联对待互联网医疗创业的一种全新态度。

早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相关的企业也纷纷拥抱互联网。

但是,有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那就是大部分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在在线挂号、预约看诊、在线问诊等看似比较轻盈的服务上,但是归根结底,这些模式并不能解决患者就医的问题,也很难实现商业化方面的大跃进。

而对于完成了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服务的用户,也因为没有进一步的跟踪服务,体验也与传统医疗相差无几。

因此,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看似是用上了高科技的手段,但是能够解决的问题,太有局限性,甚至只是沾到了医疗服务的皮毛而已。

据「于见专栏」了解,医联的创业理念却与众不同,其从医疗的本质是延长人类寿命这一信念出发,不断将医联平台推向了服务模式更深、技术门槛更高、整合难度更大、最终对患者结果负责的"深水区"。

与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所不同的是,医联不仅在医疗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也在慢病管理的专业度上进行深耕,所以不仅获得了顶级资本的青睐,也获得了慢病患者的高度认可。

首先,医联在打造行业标准上不遗余力。在2020年底举行的亚布力青年论坛上,王仕锐就旗帜鲜明的提出,"医联要做的,是疾病的全流程管理,以患者为中心,我们要集结所有最优质的医疗供给、检测供给、筛查供给等,放在疾病管理流程中相应的位置。"

他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直指目前互联网医疗存在的模式同质化问题,也立志要通过互联网改造医疗服务全流程。

实际上也如王仕锐所言,医联在这个行业耐得住寂寞,俯身做了非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例如,2019年9月,医联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共同推出并启动了《互联网医院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

紧接着,医联又分别针对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5种常见高发肿瘤的患者启动院外互联网随访管理专家共识。随后,其慢性肾脏病管理中心项目正式启动、精神心理专科项目也陆续启动。这些标准出台,都用了最前沿的互联网思维,也是其互联网化的第一步。

其次,在专业度方面,医联也致力于将其专业性,更好的在互联网医疗上得以应用。以其提升医药可及性为例,在医联平台上,电子处方就是一个解决用户远程用药问题的好工具。

通过医联开出的电子处方,甚至配上的对应的稀缺性的药物,也足以证明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可以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大幅提升药品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涉及医学能力、互联网能力、技术能力的复杂流程,如何通过互联网这个工具进行实现,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

据王仕锐公开表示,在这方面,医联要在慢病管理上做到的效果就是"有效、低价、可及"。目前看来,其宏伟愿景已在逐步落地。

线上线下两天腿走路,多元化资源整合

事实证明,一些以挂号问诊为主营业务的平台,充其量只能为其平台带来流量,但是并不能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革命,也很难带来实际的商业化效应,因此诸多平台,并未得到资本的认可。

从资本的视角来分析,医联从创业之初,都先后受到国内顶级资本的支持,一方面说明其商业模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首肯,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模式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医疗行业是一个注重资源整合的慢行业,要想做到一定规模,需要有成熟的生态。而医联也是从创立之初,就有着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同时布局线上与线下,并横向整合了整个业态的资源。

例如,2016年6月,医联就与腾讯、基汇资本、红杉资本合资成立了企鹅医生,并于2018年8月与杏仁医生合并为集团公司企鹅杏仁,也逐渐构建了围绕家庭医生服务的商业闭环,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新的健康生态体系。

除此以外,医联深耕慢病管理的全流程,也离不开专业领域的技术支持与专业支持。

所以,医联的模式是,让专科医生和平台上的医生助理、患者健康管理师共同为患者提供长期规范的诊疗服务。而这些服务,甚至精细到建立个人电子档案,进行诊疗方案的定制分级,以及病情管理、健康指标的实时反馈等。

与此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医联平台还逐步将这些管理内容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医护人员的劳动力也逐步得以释放,患者的慢病管理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医联通过上下游资源的横向、纵向整合,打造的是一个真正全流程的医疗服务体系,具有对病人负责、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平台价值与社会意义。

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规模逾千亿,医联模式未来可期

近日,亿欧智库推出《2020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白皮书》,从发展背景、市场现状、企业案例、患者调研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互联网慢病管理进行了全景分析和解读。与此同时,也公布了几组备受关注的数据。

《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慢病管理在公立医院外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2300亿元。

由此也不难预见,以医联为代表的"医带患"模式,将在这片蓝海中进一步发挥其平台优势、资源优势,甚至资本优势与技术优势。

《白皮书》指出,2020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为268亿元,渗透率为11%;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57亿元,渗透率将增长至37%。

这组数据,也为整个互联网慢病管理从业者注入了信心,而医联更是站在了风口之上,即将到达行业之巅。

与此同时,围绕慢病全流程管理的服务模式,也因为这种时代大势的到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互联网慢病管理生态雏形,也以"早筛、复诊、管理" 为主要服务线路。而具备高端服务,能够构建服务闭环的企业,也将可以顺势建造该领域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据了解,在此基础上,医联针对超过15个学科、30多病种做了非常完备的学科建设,在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规范、有效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标准。「于见专栏」注意到,医联也不断在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协会进行深度合作,线上慢病管理体系也已基本构建完成。

据36氪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新经济独角兽"TOP100榜单中,医联排名第59位,企鹅杏仁排名第100位。

这个数据,也可以凸显出其在战略布局上的大格局。而因为这种布局,医联是线上与线下两条腿走路,而且走得很快、走得很稳。

结语

2020年的疫情,让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升级,医疗健康服务也迎来了新的爆发期。互联网医疗服务更是因为这波疫情的助推,而成为新的风口。

作为慢病管理领域的独角兽,医联通过模式创新与专业能力的重组,打造出了慢病管理全流程服务的线上平台,这本身就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壮举。

与大多数互联网医疗项目相比,医联无疑是站得最高的、格局最大的,因此,医联也势必在互联网医疗产业化这条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5:26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