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的“芯事”:新款集体涨价数百元,高价内存拦路

小米涨价,将手机品牌的压力摆在了台面上。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回应小米K90手机定价问题。截图

10月的安卓手机市场,涨价成了绕不开的关键词。

近期,多款新机密集面世,但起售价相比上一代均有所上涨。其中,红米K90标准版2599元起售,较上代上涨300-600元。真我、iQOO、OPPO秋季“上新”的手机也涨价了二三百元。

此番涨价,手机厂商将矛头指向上游成本压力。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为新品定价争议“紧急灭火”时称,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真实地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我们无法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走势,存储成本上涨也远高于预期,而且会持续加剧。”同样,iQOO高管表示,新品定价受存储价格上涨直接影响。

“一个月前这一批的价格是34美元一颗,但是公司已经不给报价了,希望拿到客户的目标价再决定是否出货。”10月30日,电子产品经销商吴雷(化名)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美光某款LPDDR4X(移动端内存)价格从20美元一路飙升,如今客户只有出价“50美元以上才愿意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多位深圳电子产品经销商处了解到,近来,LPDDR4X的价格经历了迅速上涨,由AI驱动的上游产能转移是此轮涨价的根本原因。于手机市场而言,除了定价受到影响,在消费端,不同价位的手机消费可能出现分化,此次或许主要波及3000-4000元中间档位的手机。

手机再度集体涨价数百元,内存的“锅”

小米涨价,将手机品牌的压力摆在了台面上。

10月23日,红米发布K90系列旗舰手机,作为小米旗下主攻性价比市场的独立子品牌,定价引发争议。K90标准版起售价2599元,比上一代K80的2299元起售价上涨了300元,而不同存储版本之间的价差显著扩大。

手机发布一天后,小米“紧急灭火”,卢伟冰通过微博称,决定将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在首销月内直降300元,价格调整为2899元。同一天,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回应了小米K90手机定价问题,称“内存涨价实在太多,希望大家能理解我们这份诚意。”

实际上,存储芯片涨价,已然波及今年秋季新品,并掀起涨价潮。

10月以来,安卓阵营主流品牌的中高端机型集体涨价。除红米K90之外,真我GT8标准版与Pro版起售价分别上涨300元,达到2899元和3999元;iQOO15起售价则定在4199元,较上一代高出200元。OPPOFindX9系列4399元起售,较上代上涨200元-300元。

针对涨价原因,10月30日,OPPO方面回应贝壳财经记者称,FindX9在影像、性能、体验上全都大幅度升级;不仅是标准版,起售价更高的FindX9Pro甚至更受欢迎,销售占比超过了标准版。对于未来价格是否会再度上调,OPPO表示,“已发布的机型不会上调价格,未发布的机型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此前的10月20日,iQOO副总裁罗锋表示,存储和屏幕是iQOO15成本上涨的两大因素。此次存储涨价已直接影响到了iQOO15的定价策略,不仅会影响到新品首发期的价格,还会影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价格策略,比如,大促期间的手机产品价格下探力度会小很多,以及影响销售计划、节奏和备货等方面。

国产手机涨价这一幕,其实并不陌生。去年10月,国产手机市场迎来了一波旗舰新机的密集发布。vivo、OPPO、小米、荣耀、iQOO和一加等国产手机品牌纷纷发布了年度旗舰手机,起售价较上一代产品涨价200-500元,其中,小米15系列涨幅最大,涨价200-300元且起售价上涨了500元。

彼时,手机厂商同样因元器件成本上涨“叫苦”。有分析称,内存和处理器价格分别上涨超过30%和约10%。

卖掉就后悔,“50美元以上才愿意谈”

存储芯片“一天一个价”,经销商敏锐地捕捉着市场微妙的变化。

吴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美光某款LPDDR4X价格从今年2月的20美元一颗一路攀升至8月份的30美元,到了10月份,价格再次拉涨,市场惜售情绪正在蔓延,“50美元以上才愿意谈”。相比2月的价格,这款产品的涨幅达到了150%。

另一款美光LPDDR4X芯片的价格已涨至65美元一颗,而这款芯片在2月份与前述LPDDR4X芯片的价差仅约1美元。在吴雷看来,“基本上今年就是有现货都怕贱卖,卖掉就后悔。”

在此轮存储涨价潮中,更先进的LPDDR5X也未能幸免,且涨价时间更早、单价更高。另一位经销商陈燕(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LPDDR5是最早涨价的,之后LPDDR4才开始涨。”目前,车规级等高端LPDDR5的报价已达到三四十美元。

陈燕称,由于手机对存储芯片的用量最大,因此手机价格也在整体增长,“不过由于各大公司有议价权,他们直接和原厂谈,价格涨幅没有市场上这么厉害,但是估计也涨了30%-50%。”

经销商眼中,上游厂商向高端芯片或者AI芯片方向迁移产能,使得芯片价格高企。“原厂做低端消费类存储不赚钱,就把产能挪去生产AI相关芯片和HBM(高带宽内存)了,导致低端消费类存储产能不够。”陈燕说。

当前,存储芯片涨价已覆盖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NANDFlash(闪存)全品类,涨价趋势从二季度延续至今。

今年5月,因原厂计划停产,DDR4(电脑用内存)、LPDDR4X价格已开始攀升;进入四季度,涨价幅度进一步扩大。10月23日,媒体援引业内消息称,三星、SK海力士等主要供应链厂商已通知客户,第四季度DRAM和NAND闪存价格将上调最高30%。

TrendForce集邦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广大的中低阶智能手机仍主要使用LPDDR4X,随着美、韩系将于2025至2026年间减少或停止供应LPDDR4X,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加上供应商间的竞价,使得第三季LPDDR4X合约价涨幅随之扩大,价格季增38%-43%。

NANDFlash市场同样承压。受AI需求增长带动,数据中心对NANDFlash的存储需求上升,TrendForce预估2025年四季度NANDFlash各类产品合约价将全面上涨,平均涨幅达5%-10%。

巨头加码AI搅局,3000-4000元手机会失宠?

存储芯片涨价,源于AI引爆的存储需求浪潮。

目前,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正加码AI数据中心建设,这类超大规模基建直接推动高容量DRAM需求激增,如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每月需采购90万片DRAM晶圆,占全球DRAM总产能的近40%。此外,AI产业的重心也从数据训练阶段向推理服务延伸,这种海量实时数据处理需求进一步引爆了对HBM的渴求。

供需格局的剧烈变化,促使存储芯片原厂做出战略调整。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头部厂商纷纷将产能从低利润领域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一方面全力扩产HBM,另一方面加速提升DDR5产能占比;而DDR4、LPDDR4X等传统产品则成为产能转移的“牺牲品”。

而供应紧缺又引发了“恐慌性采购”,进一步放大涨价效应。终端厂商为防止断链,纷纷加大备货力度,导致旧制程产品需求逆势上涨。

对于存储芯片涨价压力不断传导,8月,真我GT系列、Neo系列产品线负责人谭睿韬谈及元器件成本上涨问题时表示,部分原材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内。超出预期的主要是中低端内存和电池原材料(如钴),对中低端手机产品价格波动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迭代成为厂商瞄准的长期方向。目前,LPDDR4X仍占据移动端主流市场,但随着AI在手机端的应用深化,终端对DRAM速率要求提升,中高端机型开始加速向LPDDR5X转换。

谭睿韬称,将通过引入更多供应商(包括国产厂商)和增加上半年LPDDR4X库存来平滑价格;同时,规划更多的产品从LPDDR4X向LPDDR5X逐渐转变,但这需要与处理器适配的迭代过程。

谈到iQOO的应对策略,罗锋表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到足够好,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其坦言,“我们除了把产品做好之外,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再面对这样的行业性问题。”

实际上,存储涨价对不同价格段手机市场的影响呈现显著分化。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2026年手机消费市场将延续“价格段分化”趋势:1500-2000元档的“千元精品机”,如荣耀X70这类主打高颜值、大电池、防摔防水的机型,将吸引更多消费降档用户的青睐,高端用户同样受影响较小,只要产品有吸引力,都不会受涨价影响。

3000-4000元中间档位手机市场感受或许更加明显。郭天翔分析,这一价格无国补等政策支持,在存储涨价背景下,市场规模收缩将更加明显。

赞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31日 21:29
下一篇 2025年10月31日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