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3C标识共享充电宝仍在流通,行业清洗虽迟但到

这场由安全危机引爆的行业地震,本质是一场迟来的强制净化。

  机场安检处,成筐的充电宝被无情拦下——这戏剧性的一幕,正成为近期国内旅客的集体遭遇。“我的充电宝被扣了”的惊呼在社交媒体刷屏。

  导火索是民航局6月26日的一纸紧急禁令: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3C标识”这个专业术语,一夜之间成了热搜词——无数用户慌忙翻查自己的“贴身伴侣”是否合规。

  禁令之下,个人用户尚且慌乱,投放量巨大、分布广泛、使用高频的共享充电宝,其潜在的安全风险或更高于个人产品。

  当前海量流通的共享充电宝,是否都持有这张“安全身份证”?这场由安全驱动的强制风暴,又将如何重塑这个百亿市场?

  01

  「老旧设备普遍缺乏3C认证」

  今年3月,一架航班上罗马仕充电宝的自燃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6 月初,北京 21 所高校发布通知,因多起自燃案例已导致财物损失,禁用罗马仕 20000mAh 充电宝。

  在舆论持续发酵下,6月16日,罗马仕宣布召回三款型号的充电宝,共计49万台。宣布召回的不止罗马仕。6月13日,安克创新宣布在美国市场召回115万台充电宝,6月20日,又宣布在中国市场召回超71万台充电宝。

  两家巨头公告的核心矛头,直指电芯缺陷。罗马仕承认“电芯缺陷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过热燃烧”,安克则归咎于“供应商部分批次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

  问题根源最终指向了国内电芯龙头——安普瑞斯。据了解,在巅峰时期,安普瑞斯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或超过90%。除罗马仕、安克创新以外,小米、绿联、倍思等多家头部品牌都曾是其客户。

  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显现。安普瑞斯 70 多张电池与电芯 3C 认证证书被陆续暂停或撤销。连锁反应下,罗马仕、安克创新、小米、酷态科、品胜、绿联科技、倍思科技、飞毛腿、飞利浦、爱国者等众多品牌多个型号的移动电源 3C 认证,也同样被暂停或撤销。

  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充电宝长期安全积弊的总爆发。2024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抽查88批次移动电源,合格率仅62.5%,过充电保护等安全项目不合格率高达37.5%。

  为了规范市场,我国从2023年8月1日开始对充电宝实施3C认证管理,且要求“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这意味着,在此之前生产的充电宝都缺乏这张“安全身份证”。

  青澄财经近日在北京一些商圈、餐饮店、写字楼等处调查发现,在怪兽、街电、小电等主流共享充电宝品牌中,老旧设备缺乏3C认证的问题依然存在,且在偏僻区域和某些餐厅更为严重。

  当被问及,小电客服承认,确实还有一些旧款设备没有3C认证,但称这些产品也都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可以放心使用。至于这批设备占多大比重,以及何时更新换代,该客服则含糊其辞。

  虽然客服声称可以放心使用,但有些场景却难免让用户糟心。试想:用户在机场租用的无证共享充电宝,若因找不到归还点或急于登机,将被安检扣留。用户瞬间陷入两难:无法归还,也无法带走;拖延越久,租金可能远超购买价;咬牙买断?最终设备还是被扣在机场。

  几块钱的充电需求,演变成上百元的损失,最终落了个空手而归。

  02

  「安全焦虑叠加“价格刺客”」

  更令人忧心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特殊风险。高频流转,使用环境恶劣,磕碰摔概率大,导致其电芯损耗远超个人设备。当成本控制凌驾于安全标准之上,每一台流通中的老旧问题设备,都可能是公共场所的潜在“燃烧弹”。

  消费者心中的这根安全弦一直绷得很紧。艾媒咨询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在共享充电宝的诸多问题中,“安全性难以保障”(如个人信息被盗取、使用过程自燃等),以43.92%的占比高居首位。

  *图源艾媒咨询

  遗憾的是,3C认证管理在给予行业近两年的过渡期后,为何仍有大量无证老旧设备流通?

  答案或许藏在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里:依赖租金。老旧设备充电速度普遍都很慢,意味着用户需要租用的时间更长,反而推高了运营方收入。因此,运营方天然缺乏主动淘汰慢充老设备的动力,甚至形成逆向激励。

  然而,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的恰恰是充电速度。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在消费者选择共享充电宝所考虑因素中,充电速度排首位,占比为46.96%,其次为电量,占比42.91%。

  *图源艾媒咨询

  当主流手机快充功率已普遍达到90W-120W,个人充电宝也普遍22.5W起步时,共享充电宝的主流功率却仍停留在10W,甚至不少老设备更只有5W的充电“龟速”。

  “花3元租的充电宝,充了半小时给手机增加了不到20%的电量,这跟‘收智商税’有什么区别?”用户的吐槽一针见血。

  更令人窒息的是“慢充”与“高价”的畸形组合。1元/小时早已成历史,美团、怪兽、街电等品牌普遍涨至4元/小时。外出半天,手机还没充满,却已轻松花掉几十元,“充电刺客”名副其实。

  调查显示,67.8%的消费者认为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明显过高”,78.2%对涨价“难以接受”,却由于实际需求又不得不“忍痛”使用。

  03

  「重新洗牌」

  充电需求是刚需。 禁令一出,“3C认证”、“可上飞机”成为电商平台搜索热词,激增300%。行业内部人士透露,“除罗马仕被全渠道下架,其他头部品牌销量略有增长。”罗马仕让出的市场份额叠加用户换新潮,正加速流向合规的头部品牌。共享充电宝市场同样暗流涌动。

  政策监管持续加码。针对今年两会代表加强共享充电宝安全监管的建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明确表态,将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制修订相关产品标准和安全使用规范,对重点场所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的手机共享充电宝机柜的设置要求予以明确,动态跟踪评估标准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断完善。

  目前,部分办公园区和写字楼已要求入驻的共享充电宝机柜必须提供3C等质量认证。可以预见,机场、高铁站、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对杂牌、三无产品的清理将是大势所趋。

  此次3C认证风波或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流量、订单和资源将加速向具备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头部品牌集中。

  现在市场主要由街电、小电、怪兽、搜电和美团主导,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共享充电宝行业前五大品牌占比已高达96.6%,行业马太效应已然显著。

  更猛烈的冲击波可能来自个人充电宝的集中升级换代及其碾压式的体验优势。

  浏览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充电宝热销榜,除了“3C认证”等醒目的安全标签外,个人充电宝性能参数对共享产品形成全面碾压。

  电池容量:10000mAh普及,20000mAh常态 vs 共享设备普遍仅3000mAh;

  充电功率:22.5W起步,33W/66W常见,小米等部分产品支持120W超级快充,18分钟即可充满手机 vs 共享设备普遍10W龟速;

  便携性:个人充电宝的体积、重量、设计持续优化,普遍轻便于共享设备;

  形态进化:还有很多无线的、磁吸式的充电宝,更带来共享设备完全没有的极致便捷。

  原来很多消费者出门不愿携带充电宝,因为太大,太重,还要带着充电线,很不方便。但“笨重麻烦”的痛点,现在正被技术进步快速瓦解。当轻便、安全、超快充的个人设备唾手可得,用户对共享充电宝“慢、贵、险”的容忍度必将断崖式下跌。而那些固守老旧设备、漠视技术迭代的品牌,将逐渐被消费者抛弃。

  民航的3C禁令,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共享充电宝行业带来了切肤之痛。然而,这场由安全危机引爆的行业地震,本质是一场迟来的强制净化。它将清洗漠视安全、盘剥用户的“劣币”玩家,也迫使所有参与者将“安全至上”与“用户体验”真正刻入骨髓。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7月08日 14:45
下一篇 2025年07月08日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