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根深蒂固,受害者谁?
在数字原生代里,智能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父母担心这些设备对孩子的直接和长期影响,而这一切担忧不无道理。
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数字装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数字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将人们推入一个从未有过的信息繁盛时代。如今,一个青年人的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和过去早已不同,而触网年纪,还在不断幼龄化。
00/10后已经逐渐进入到大众观察的视野之中,相比于前一代刚刚迈入“社交时代”,00/10后已经成为真正在数字全包围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这也意味着,他们将经历比前一代更加多元和复杂的成长环境。
显然,数字技术在重塑了更年轻一代社会观念,带来信息获取更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其中,关于智能设备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新近的关切。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表示担忧。
在数字原生代里,智能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然而,这是一个没有先例的时代。父母担心这些设备对孩子的直接和长期影响,其担忧更是涵盖了从健康到社会和认知发展的广泛领域,而这一切担忧不无道理。
数字时代,数字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曾发布的《数字时代的儿童》报告指出,全世界上网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占据了三分之一。
以中国为例,Wavemaker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孩童白皮书》显示,中国当下6-15岁的孩童,多达1.6亿。他们开始使用电脑的平均年龄为7.8岁,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为7.3岁,大部分在9岁以前都已接触各种设备、电子游戏、社交媒体。可以说,这1.6亿人口,是中国第一批拥有“数字童年”的群体。
当然,这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让数字设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空前饱和,根据中国工信部的数据,中国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的数量达到了112.2部,已经超过了人手一部手机的范畴。而这里面,拥有智能手机的儿童和青少年,绝不在少数。
除了技术革新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则要归结到身为父母的80/90后身上。事实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一开始把手机递给孩子的理由并不复杂——手机是最简单有效阻止小孩子哭闹的方式。
不可否认,智能设备承载了其强大的功能。在儿童娱乐上,有量大、类多的网络视频,从动画片到不作限制划分的电视剧、电影、短视频、直播、综艺。在儿童教育上,可汗学院、TED等各种在线教育资源,将世界最优质的教育内容,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但不论是儿童娱乐还是线上教育,这背后的应用都是由专业的科技人员和众多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利用人类的心理来设计的商业性产品。这些以捕获孩子们的注意力为目的产品,其教育价值和健康概念显然让位于商业。
于是,在数字革命盛行的时代,数字产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加之智能设备的强大功能和其提供的高效生活,给成年人父母都带了互联网使用挑战,一些成年人认为他们无法控制他们在网上花费的时间。大环境如此,而这种现象很自然地出现在了00/10后的更年轻一代身上。
Kaiser基金会早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就表明,8到18岁的孩子,平均每天消耗在数字设备上的时间为7小时38分钟。在《数字白痴工厂》中,法国神经科学家德斯穆格也指出,平均来说,两岁幼儿每天有将近3小时,8岁儿童每天大约5小时,青少年每天超过7小时在看各种数字装置的屏幕。
这意味着,当儿童和青少年们到达18岁的年龄时,他们花在看屏幕作为娱乐用途的时间,等于是一个全职工作的人16年来累积下来的所有工作时数。
真实又夸张的数字引起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警觉,这些父母的担忧集中在对科技的潜在依赖上,而这种依赖却是以花在“真实的”生产性活动上的时间为代价的,或者是不受科技影响的有意义的个人互动。这些身体活动和互动被认为比使用电子设备更有益于儿童的社交和认知成长。而其不利影响或许比我们想像中的更为深远和长久。
从健康到认知的数字设备担忧
父母对于孩子使用数字设备的担忧涵盖了从健康到社会和认知发展的广泛领域。他们不确定使用互联网对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和课堂表现有多大的危害,同时也担心电子设备会影响孩子在不依赖屏幕和媒体的情况下融入现实世界的能力,而这不无道理。
从健康角度来看,大量的屏幕使用最直接的儿童健康影响就是儿童的睡眠。昼夜节律是存在于每一个生命的生物钟,是位于下丘脑前上部分的上时钟(SCN),该时钟在使身体其他部位(如心脏和肝脏)的时钟同步中发挥作用,并直接管理昼夜节律功能。
在妊娠早期发展,能在还在母腹中的婴儿的SCN中观察到昼夜节律。它连接到对光敏感的眼睛视网膜和松果体,后者分泌通常被称为“睡眠激素”的褪黑激素,褪黑素在自然就寝时间前约2小时开始上升并发出身体睡觉的信号。发出较短波长的光(例如蓝和蓝绿色光)与较长波长的橙色或红色光相比,对昼夜节律感光器的影响更大。
然而如今,许多电子设备都发出短波长或蓝光,包括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在晚上使用这些设备与褪黑激素浓度降低有关,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比成年人对光更敏感,暴露在屏幕前的时间越长,褪黑激素反应的降低程度越大。
1999年至2014年间有67项研究探讨了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其中90%的研究发现,看屏幕的时间与睡眠结果之间存在消极关联,例如会导致睡眠时间延迟和时长缩短。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媒体可能会对睡眠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一项针对英国11-13岁儿童的横断面研究中,入睡困难与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频繁使用手机和玩视频游戏有关,听音乐的影响最大。
除了光的影响,还有新的证据表明,暴露于手机的射频电磁场可能会影响睡眠结构。在一项小样本成年人(n = 48)的双盲研究中,一组成年人在就寝前使用3小时手机,对照组在睡前未使用手机。结果显示,就寝前使用手机导致睡眠变轻和睡眠减弱,并且慢波睡眠期缩短。慢波睡眠减少与诸如失眠和倦怠等反应相关。
睡眠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好的睡眠状态会增强免疫力,可以抵御各种疾病和病原体的侵袭。长期的不良睡眠的则会造成免疫力下降,人体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继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除了数字技术对儿童健康带来的改变,数字装置的使用对儿童心智以及以及对儿童观念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关于智能手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研究早已显示,儿童使用屏幕的时间对智商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增加的时候,智商和认知发展就会降低。
同时,语言能力、集中注意力、记忆和文化等智力的根基和基础都会受到影响,最终这些冲击导致学术表现明显降低。
这对于成年人群体同样成立,普利策奖得主马特·里克特的《科技到底改变了什么》一书中提到,和渴望食物一样,人类也会渴望社会交往。手机铃声一响,人们会作出回应。每一次回应,大脑都会释放一些多巴胺,这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感觉。为了追逐多巴胺所带来的快感而导致难以集中注意力,就是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数字装置带来了纷繁复杂的信息也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深远长久的作用。或许如今的青少年和儿童已具备更多维的思辨能力,但他们仍然是还未形成足够理性成熟判断力的群体。当他们开始接触带有观念和价值判断的信息时,难免会有一部分信息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或者逃过时间和记忆的过滤,对未来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超数字时代,虽然我们只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参与其中,但我们依然享受了许多好处。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很多担忧。
不论是不断屈服于数字诱惑,被拉离物理世界并进入在线数字世界的焦虑,还是依靠设备来不断填补一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空虚时刻,这都需要我们开发出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方式来应对技术的冲击。生活永远在此处,驾驭技术才能享受技术,这是年轻一代和更年轻一代都需要面对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