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们知道,欧盟加征关税他们才是受害者

1.jpeg

也许欧盟还是不明白,提升自己才是面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最大依仗。

  折腾了那么久,欧盟的最终决定终于来了。2024年6月12日,欧盟宣布将面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其中比亚迪关税调整为17.4%,吉利关税为20%,其他配合调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关税为21%,上汽和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关税为38.1%。

  有趣的是,看到欧洲车企的动作后,国内大多数车企还没来得及发言,大众、奔驰、宝马、Stellantis等欧洲车企先坐不住了,迅速声援中国车企。

  马斯克曾表示,如果不征收巨额关税,全球没有任何车企能够与中国车企竞争,在中国企业的冲击下,许多车企可能会倒闭。欧洲提高关税是出于对欧洲车企的保护,可为何欧洲车企却要反对欧盟的政策?

  公平竞争?

  之前欧盟传出计划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增加关税的时候,大众、奔驰、宝马等部分企业就曾发声支持中国车企,认为不应该打破市场公平竞争。

  欧盟官宣增加关税后,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的行为有可能加剧保护主义,导致国家、车企之间互相孤立而非合作,不利于欧洲车企在国际社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宝马公司始终坚持自由贸易。

  梅德赛斯-奔驰CEO康林松更是直言,欧洲是汽车出口国,应该本着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消除贸易壁垒,而不是去增加贸易壁垒。

  大众汽车同样反对该政策,并表示反补贴税无法增强欧洲车企的竞争力,不能增加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德国汽车行业也没有任何好处。

  最难受的应该是Stellantis了,前段时间刚跟中国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合作成立了子公司零跑国际,打算9月开始销售汽车。依靠Stellantis的影响力、零跑的新能源技术实力,以及中国低价格、高品质的供应链,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有望在欧洲大展宏图,结果这边欧盟就要对中国车企增加关税。

  Stellantis赶紧发言,表示相信公平竞争, 不支持欧盟与世界分裂的举措,关税也不会影响零跑国际的整体战略。

  可是这些车企真的是为了支持公平竞争吗?小通认为,大众也好,奔驰和宝马也好,在国内没多少销量的Stellantis也好,与欧盟不过不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说白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要知道,汽车出口限制的不仅仅是自主品牌,也算上了合资品牌。根据规定,增加关税针对的是整个集团,比如关税加得最重的上汽集团(增加了38.1%),旗下上汽乘用车(名爵MG为主)、上汽大通(MAXUS)、南汽、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都在加税范围内,奔驰、宝马等企业和中国汽车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幅增加的关税最重也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出面反对自然是情理之中。

  前阵子曾有报道指,不少合资车企为了充分利用中国汽车产业链低成本的优势,谋求“反向出口”——将国内生产的车型销往海外。由此可见,临时关税生效后大众、宝马、奔驰、零跑国际等车企“方向出口”之路几乎被堵上,难免会有抵抗情绪。

  而客观地说,正如奔驰、宝马等车企表态那样,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促进本土产业的发展,美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欧盟通过临时关税的方式阻止中国新能源车进入当地市场只能是缓兵之计,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从卖车到建厂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市场,面对如何提升车企的新能源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中国最有话语权。中国的态度已表明,一味地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地企业没有什么作用,放开竞争才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起步初期,就积极引入特斯拉,并帮助特斯拉独资建厂,让特斯拉起到了鲶鱼效应,刺激其他车企。

  当然,欧盟也不是没有给国内车企其他方案。目前摆在中国车企面前有三条路,第一,忍受欧盟提出的巨额关税,销往欧洲的产品涨价;第二,放弃欧洲市场,不去赚那个钱了;第三,到欧洲去建设工厂,把工作岗位带过去。

  小通认为欧盟期待的结果是第三条,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都在争取中国车企前往当地建厂,但对于国内车企来说,第三条路却很难走。

  大家可能还记得,特斯拉上海工厂动工的同期,也前往德国柏林建设工厂,结果上海工厂投产大约两年半后柏林工厂才投产。后续柏林工厂想要扩建,又遭遇当地环保主义者阻挠,甚至被极端环保主义者纵火,导致工厂被迫停产一周。

  最近半年时间,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已经停产了四次。与“救活”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相比,柏林工厂堪称马斯克的噩梦。甚至还传出了许多谣言,声称特斯拉柏林工厂的问题,幕后黑手是德国车企。

  中国车企远赴欧洲建厂,一方面很可能遇到相同的问题,生产不会太顺利,另一方面远离中国供应链,汽车的生产成本也会提高,车企的利润率将被压缩。

  然而有利可图,自然会有车企前往欧洲建设工厂,今年5月奇瑞汽车被曝与西班牙汽车公司Ebro-EV Motors合作,将在原日产汽车工厂生产汽车。匈牙利则争取到了比亚迪的投资,并且还在与长城汽车洽谈合作。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就聪明许多,到欧洲建厂之时,避免了德、法等汽车强国,选择了西班牙、匈利亚等国家,避免遭遇更多冲击。

  最怕的是,欧洲引进中国车企当作鲶鱼,却不愿意让中国车企把赚到的钱带过国内,会通过各种方法处罚中国品牌。从苹果、谷歌等企业屡次在欧洲被罚就能看出,当地经商环境没有那么自由。

  也许欧盟还是不明白,提升自己才是面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最大依仗。

  形势逆转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初期发展缓慢,为了尽快提升中国车企的技术实力,选择了与海外车企合资,拿市场换技术。1983年5月5日,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jeep正式成立。

  到如今40年过去了,中国车企不但燃油车技术实力逐渐追上海外车企,不断收购外资品牌,更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实现了反超。

  而且中国没有出台政策限制汽车进口,上次关税调整后,排量不超过2.0L的汽车,关税不超过5%,只有对一些大排量的汽车,才会征收最高不超过20%的关税。自主品牌逐渐崛起后,中国还放宽了外资车建厂政策,允许海外车企在中国独资建厂。

  40年时间,中国汽车工业创造了一个奇迹,也给海外车企打好了榜样。欧洲可以效仿中国过去的行为,采用反向合资政策,学习中国车企的技术和企业管理。小通不否认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传统豪车品牌依然具有优势,例如今年初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就刷新了纽北赛道成绩纪录,但在走量车型上和智能化方面,国产车可以说有绝对的领先。

  事实上,大众、Stellantis等车企已经开始部署反向合资,其中大众基于小鹏电车架构的产品,预计明年上市,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联合生产的车型,最早今年9月前后上市。

  考虑到不是所有车企都会到欧洲建设工厂,欧盟对中国车企增加进口关税的行为,只会导致进口车涨价,不利于当地消费者购车。开放市场,与中国车企合作,才是欧盟面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最佳选择。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6月26日 20:47
下一篇 2024年06月26日 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