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小米造车进展顺利 但能否跑赢市场内卷

1.jpeg

小米汽车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寻得一处立足之地呢?

  近日,小米集团又传出高层人事变动,负责小米集团定制终端和智能生态业务的To B业务副总裁白鹏离职。此前,小米集团全球副总裁Manu Kumar Jain也宣布辞职。

  与小米高层的变动不同,小米造车似乎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据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说法,多家分子公司已经进入到小米汽车的采购组当中。当前,小米第一款车型报价完毕。

  根据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说法,小米的首款车将于2024年下线并实现量产,在时间进度上将符合或略超预期。

  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今的形势却并不乐观。

  内卷不停

  不久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里程碑——由中国生产的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连续八年全球产销第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出口国的地位进一步夯实。

  同样,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的品牌也上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数量: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数量已经达到150多个。

  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却在逐渐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28.3%。虽然比起2022年上半年增速有所提升,但其中有价格战因素的影响。即便是打起价格战,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没有回到2021年2倍的增长程度。

  在价格战爆发前两个月,我国汽车销售362.5万辆,同比下降15.2%。消费力低迷的局面下,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得不开启价格战:特斯拉打响汽车价格战第一枪,随后问界、小鹏、蔚来等新能源品牌纷纷跟进。进入3月份,又有只卖12万元的雪铁龙C6冲上热搜,同时打飞的去湖北买车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出现越来越浓的“火药味”。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次涉及到产品问题举报同行。

  随后,7月11日,当理想汽车公布周销量时,小鹏汽车高管公开回怼并质疑其数据造假。小鹏产品营销总经理黄泓霖在朋友圈发布理想汽车官方发布的周销量排行榜图片,并配文称:以上关于小鹏信息都是假的,好饭不怕晚。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则是将黄泓霖的朋友圈截图发在微博上,配文称“朗朗乾坤,无奇不有”。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7月依然持续。7月6日,一汽大众便针对旗下的ID.家族系列车型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7月7日,特斯拉推出引荐好友购车获奖金抵扣车辆尾款活动;7月10日,上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宣布对旗下纯电车型LYRIQ锐歌进行价格与权益的调整……

  国金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称,今年的价格战中,代表车企主要车型降价幅度达到29%,高于2015年的13%和2019年的17%,且涉及车企范围进一步扩大。

  有行业人士担心,一味降价促销想靠“家底”耗垮对手的做法,实际是在牺牲企业长久的竞争力。在这方面,中国摩托车企业曾有过惨痛教训。通过较高的性价比,中国“摩帮”仅用三年便在越南战胜日本企业,获得了高达90%的市场份额。然而,几十家中国摩企为继续抢市场,打起了恶性价格战,一辆摩托车利润一度仅有30元。最终导致创新资金不足,产品无法迭代升级,偷工减料、质量差等问题凸显,极大折损了良好口碑。

  小米汽车真的“不怕晚”?

  早在 2021 年小米宣布造车开始,就有资深小米粉丝设计过小米汽车的渲染图。他还根据当时同等配置的新能源车给出了小米汽车的售价,最高 29.99 万起,是一款四门轿跑车型。

  从媒体最新获悉的小米汽车路试图来看,小米汽车的确是一款四门轿跑,因此如果按市场友商定价,其价格可能接近 30 万。

  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有车家庭比例达到了 41.67%,在有车家庭中,81.2% 的家庭开的是 20 万元以下的汽车。

  按照以往以“性价比”作为优势的小米,这款新车可能无法复刻当初靠低价快速吸引人群进行购买。这款车该如何在市场定位呢?在 5 万以内微型车中,有五菱宏光 miniev 和 QQ 冰淇淋,在 10 到 20 价位有比亚迪秦 plus、宋 plus,20 到 30 万价位是合资新能源和新势力的主战场。几乎每个价位都有明星产品。小米汽车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定位,都要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

  此外,造车成本和做手机的成本也不在同一个量级。众所周知,造车行业长周期、重投资、高壁垒,一辆车从市场调研到生产制造至少需要4-5年时间,且期间不会有任何回报,一旦上市还需市场检验,如不能尽快量产交付、实现规模效应,风险将十分巨大。同样是有着互联网血统的“蔚小理”,即便做到季度销售10万辆,也可能无法做到盈利。

  令人担忧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明朗。据统计,中国一共有3亿台汽车的保有量,但是新能源车总共只占不到5%。那么如果把这3亿辆汽车都换成新能源车,那么按每年2000万辆的速度切换的话,是15年的进程。加上中国的生育率仍在下滑,3亿台的保有量或许也很难维持。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已开,小米汽车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寻得一处立足之地呢?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30日 10:21
下一篇 2024年10月30日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