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又要的年轻人,开始沉迷折扣店

说到底,折扣零售的走红,本质是让“低价”和“好物”不再对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几年身边的“折扣党”越来越多了?

  商场里的品牌折扣店一到周末就排起长队,线上特卖平台的“限时抢购”总被蹲点,就连平时对价格不敏感的朋友,也会兴冲冲分享“用一半的钱买到同款大牌”的经历。而这种对“低价好物”的追逐,其实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

  线下的奥莱业态最能直观感受到这种热度。以前总觉得奥莱藏在远郊,现在市区商圈里的品牌折扣集合店越来越多,进去逛一圈会发现,Coach的托特包、Nike的运动鞋……这些平时在专柜价格不菲的商品,在这里总能以五六折甚至更低的折扣拿下,每逢节假日,被挤得水泄不通更是成了常态。

  从社交平台上来看,奥莱凭借较高的性价比,甚至衍生出了“捡漏生态”。不少网友都在网上晒出自己再奥莱的捡漏成果:就比如有人5折就拿下来原价上千的北面冲锋衣,还有网友300块就抢到了原价599的耐克DUNK板鞋,甚至有人直接把奥莱当成了进货点,狂买各种折扣大牌……

  除了线下的折扣业态,被称为“线上奥莱”的唯品会同样也值得注意。像它第二季度的数据就很有意思: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5%,贡献了线上销售的52%,用户粘性还是比较高的。而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用户持续消费,核心还是靠“折扣+大牌”的组合拳。

  例如,它能将原价4990元的ToryBurch单肩枕头包打到4.1折,仅需2080就能到手;也能将原价4600的COACH经典标志LAUREL小号单肩包打到不到3折,1341就能到手……这些优质商品配上实在的价格,自然让人愿意反复下单,用消费者的话来说就是“用者顺手,买着踏实”。

  而深究这种火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新定义——不是买便宜的,而是买“值得的”。以前总觉得“好货不便宜”,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通过折扣渠道,花更少的钱也能买到品质过硬的品牌商品。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快乐,应该没人能拒绝。

  说到底,折扣零售的走红,本质是让“低价”和“好物”不再对立。它不是让大家降低生活品质,而是用更聪明的方式追求品质。毕竟,谁不喜欢用更划算的方式,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呢?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8月25日 17:03
下一篇 2025年08月25日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