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接盘JDI旧设备 HKC图什么?

对JDI而言,这笔交易是“断尾求生”的无奈终章。

  2025年7月,深陷财务危机的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宣布提前关闭并出售其位于千叶县茂原的核心工厂。

  据报道,工厂内用于生产第六代LTPS-LCD的关键产线设备,最终以数十亿日元(约数千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面板厂商惠科(HKC)。作为JDI曾经的核心资产,茂原工厂因设备老化加之持续的技术投入不足,最终使其从资产沦为JDI急需甩掉的“负资产”。

  在截至2019年3月的财年中,JDI公司为苹果生产的面板占其总销售额的60%,达到约3800亿日元,创下销售占比的峰值。但预计这一比例将降至零。JDI计划在石川工厂专注于汽车显示屏,以及传感器和半导体等新兴领域。虽然关闭茂原工厂将降低产能,但该公司计划转型为无晶圆厂业务模式,即不拥有自己的工厂。

  交易合理性质疑

  然而,HKC作为买家接手这批老旧设备,却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质疑声的核心在于HKC当前战略与购买行为似乎存在明显“错位”。

  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当前HKC的战略重心明显是全力突破OLED技术——事实上,就在2025年,HKC已启动了对柔宇二手OLED产线的试产,明确展示了其向下一代显示技术进军的意图。在此背景下,HKC斥重金购入这批运行已超20年、技术路线已非市场前沿且JDI自身早已放弃升级的旧设备,被普遍视为是“逆势而行”。

  也有观点认为,HKC接盘JDI资产看似突兀,但回顾双方近年互动,实则并非完全无迹可寻。一个重要的合作节点发生在2023年——彼时JDI与HKC曾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联合开发JDI的先进eLEAP OLED技术。合作模式设计清晰:由背负巨额债务的JDI提供核心专利授权,HKC承担量产制造重任,目标锁定2025年抢占高端车载和可穿戴设备市场。

  然而,这段被寄予厚望的“技术联姻”在签约仅半年后便宣告破裂。表面公开信息显示,难以调和的利益分歧是核心症结。一方面,急需现金救急的JDI期望通过技术授权,从HKC处获取高额的专利授权费用。而另一方面,以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著称的HKC,却不愿意为一项尚未经过大规模量产验证的eLEAP技术支付JDI所期望的高溢价。这使得双方在核心的价格问题上僵持不下,合作最终搁浅。

  交易背后的战略意图

  尽管eLEAP联合开发项目陷入停滞,公开信息表明,双方围绕车载显示业务的合作仍在持续商谈中。 这种藕断丝连的合作背景,为解读HKC此刻“逆势”购入LCD设备的举动提供了关键线索。

  业内观察人士普遍推测,HKC购买JDI茂原工厂旧设备的举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通过这笔数千万美元级的资金注入,HKC实质上是向深陷困境的JDI抛出了一条“救命索”,帮助其缓解迫在眉睫的资金压力。

  此举更深层的意图,或是在为后续重启eLEAP专利授权谈判铺路。若JDI因持续的资金压力被迫进一步开放技术合作大门,HKC则有望获得其宝贵的eLEAP技术遗产。这项技术可与其已有的OLED产线进行技术整合与互补,形成协同效应,加速其在高端显示领域的突破。

  此外,茂原工厂的LCD产线虽老旧,却承载着JDI深厚的高端车载显示技术积淀。这将极大弥补HKC自身在车载屏技术上的短板,显著缩短其切入丰田、宝马等高端汽车品牌供应链的时间周期。

  聚焦于卖家JDI自身,此番出售茂原工厂设备是其长期困境中不得已的“断腕”之举。为了获取维持运营和推动根本转型的关键资金,JDI近年来已多次出售旗下工厂资产。公开资料显示,茂原工厂已经是其近五年出售的第四座工厂。

  剥离工厂这类“重资产”正是其核心路径——未来公司将更加专注于高附加值的汽车显示面板等产品的设计环节,在夹缝中寻求生机。此次向HKC出售茂源工厂设备,无疑是这条艰难转型路上的又一步关键落子。

  对JDI而言,这笔交易是“断尾求生”的无奈终章。JDI接连出售工厂的本质是日本显示产业退守技术专利堡垒的缩影——当制造根基崩塌后,仅存的eLEAP OLED专利和车载显示设计能力成为最后的谈判筹码。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8月05日 18:18
下一篇 2025年08月05日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