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亿配股风波持续发酵:华泰证券为何把市场当提款机?

1.jpeg

12月30日,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波澜不惊的证券市场被丢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12月30日,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波澜不惊的证券市场被丢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当晚,华泰证券发布配股预案,拟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进行A股和H股的配售,募集资金总额不超280亿元,所募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和营运资金。

华泰证券表示,公司拟通过配股方式扩大资本规模、夯实资本基础,把握资本市场改革与证券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更好地发挥连接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桥梁作用,为股东创造更大回报。

在2022年全年股市震荡走低,IPO扎堆申购导致二级市场被“抽血”,诸多企业深陷流动性危机的背景下,华泰证券作为行业头部选手,依旧抛出高达百亿元的配股方案,这样的举动在投资者眼中确实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是“吃相难看”。

市场对华泰证券的行为选择了“用脚投票”,2023年开盘第一个交易日,华泰证券股价一度跌超8%,最低触及11.64元/股,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截至当日收盘,华泰证券股价跌幅收窄至6.67%。

券商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规模被认为是决定券商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某家券商而言,拥有的资本规模越大,业务发展也将得到更强力的支撑,这也导致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圈钱”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

从公开数据来看,2020年以来,上市券商再融资力度大幅增强,其中2022年再融资金额达到658亿,其中仅配股募资就高达524亿,占比高达80%。以“三中一华”为代表的的头部证券公司无疑是当中的最大受益者,举例来看,2022年1月底,中信证券A股配股完成,募资总额达223.96亿元,成为历史A股券商配股募资之最。①

公开资料显示,华泰证券成立于 1991 年,2010 年在上交所上市,2015 年登陆港交所,成为 "A+H" 两地上市的大型综合证券集团。目前其主要业务包括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投资管理和国际业务。

作为在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油条”之一,华泰证券同样深谙“圈钱”之道,近年来,华泰证券一直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融资。2018年,华泰证券增发10.89亿股,募集资金141.33亿元,增发价格为13.05元。2019年华泰成功发行GDR并在伦交所上市,成为首家按照沪伦通业务规则登录伦交所的中国公司,募集资金总额达 16.92亿美元。②

而在完成A股上市后的首次股权融资的同时,华泰证券还先后完成66亿元公司债券、三期共360亿元次级债券以及四期共11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工作,无论是通过债券融资,还是股权融资的方式,华泰证券对于增资“补血”的渴望都要远远超出同行。

只是,时隔仅仅三年,在A股表现整体低迷之时,华泰证券却罔顾市场的承受能力,一边赚着大钱的同时一边挥舞着大手向市场索取,其“巨婴”式资本运作行为不免引起舆论哗然。

对于此次配股募资的用途,华泰证券表示,拟使用不超过100亿元用于支持业务发展资本金需求,占比为36%;

拟使用不超过80亿元用于扩大投资交易业务规模,占比为29%;

拟运用不超过50亿元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占比为18%;

拟运用不超过30亿元加强信息技术和内容运营建设,占比为11%;

同时,公司还拟运用不超过20亿元补充其他营运资金。

与此同时,华泰证券表示,2018年7月完成的142.1亿元非公开发行A股募资金额已全部使用完毕。

对于华泰证券此次配股是否会伤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外界同样有着不小的争议。

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华泰证券的多宗再融资行为对于股价的杀伤力巨大,已经演化为投资者“不能承受之重”。

以股本来看,公司2014年股本为56亿,增发上市以后股本为71.63亿,2018年增发后股本为82.52亿,2019年增发后为90.02亿,截至目前,华泰证券总股本为90.76亿。

据有关媒体的测算,如果此次华泰证券配股发行通过,届时,华泰证券的总股本将会达到117亿左右,在每股净资本降低的同时,原有持股股东的权益也将被再一次摊薄。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整个2022年,因为业绩不及预期等因素,华泰证券的股价已经出现摇摇欲坠的状态,全面累计下跌26.40%,大大超过上证指数15.13%的跌幅。

此次配股风波其实只是华泰证券近年来畸形发展的一个缩影。

截至去年10月28日,已有3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三季报。整体而言,2022年前三季度,大多数上市券商营收和净利均承受下行压力。而作为行业头部三甲之一的华泰证券,表现相比同行却更为低迷。

2022三季报显示,华泰证券主营收入236.18亿元,同比下降12.22%;归母净利润78.21亿元,同比下降29.21%;扣非净利润76.37亿元,同比下降29.77%。③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实现主营收入74.52亿元,同比下降14.0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4.46亿元,同比下降25.3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26.14%。

从业务来看,华泰证券的多项核心业务都出现了增长乏力的问题。其中,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53亿元,同比下跌11%;公司的信用和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1亿元、44亿元,同比减少31%、54%;自营业务收入3亿元,同比减少高达88%。④

对于利息净收入下滑27.52%、投资收益下滑88.48%,华泰证券表示主要因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减少、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减少所致。

自营业务收入的断崖式下滑,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华泰证券对于证券市场波动缺乏调整和应变能力,只能“靠天吃饭”的问题。

根据华泰证券的说法,在近年来的自营投资业务中,华泰证券在增大规模的同时“加快了去方向的力度”,同时,积极开发和运用衍生品金融工具熨平市场波动的影响,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权益投资与交易体系,这也意味着华泰证券业绩的稳定性应该有所保证。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却并非如此,数据显示,华泰证券作为行业交易量靠前的“大户”,却没有表现出其“术业有专攻”的优势,在贯穿2022年全年的这轮熊市行情中受伤极其惨重。数据统计显示,2022 年前三季度华泰证券实现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44.4 亿元,同比减少54.0%;其中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6.9 亿元,同比降低了72.1%。

而另一方面,华泰证券素来以“互联网+”基因作为自身的标签,强调科技创新驱动业务,2018年定增还高调引入阿里作为重要的战略股东。然而,从近年来的经营表现来看,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并没有能够成为华泰证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从2022年三季报中可以看到,虽然华泰证券的经纪业务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收入和利润水平相比疫情前下滑严重,以财富管理业务、机构服务业务、投资管理业务等为代表的的多项核心业务的毛利率都有所下滑,这也显示,公司利用科技创新等手段谋求“降本增效”的进展并不明显。

更为令人诟病的是,华泰证券抛出如此高额再融资计划的背后并不是因为公司“缺钱”,相反,背靠国资,在三地登陆资本市场,手握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的华泰证券称得上是证券行业的“超级富豪”之一。

华泰证券到底有多“有钱”?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应付职工薪酬为78.98亿元,200年为74.52亿元。而截至2021年报告期末,华泰证券共有员工14372人,其中,母公司在职人员10506人,以统计数据来分析可知,华泰证券人均薪酬为88.57万元,排名仅次于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位于行业第三位。

而在高管薪酬方面,2021年,华泰证券有多名高管年薪都达到了400万元(甚至更高),如首席执行官周易年薪高达456.25万元,董事会秘书张辉的薪资为411.1万元,首席财务官焦晓宁的薪资为395.8万元。⑤

可以说,对于家大业大的华泰证券来说,上至高管,下到普通员工,可谓是人人捧着“钻石碗”在工作,在三年疫情的大环境下,整个公司并未像多数行业一样削减工资,开源节流,这似乎足以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十分健康的,而这种表象似乎又与华泰4年左右连续推出大额融资计划,向市场“吸血”用于维持自身发展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针对券商再融资行为的合理性,中国证监会在2023年1月3日回应称,作为已上市的证券公司,更应该为市场树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质效,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计划及方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要统筹平衡,审慎决策,切实维护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实际上,在科创板和注册制试行,资本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落地的背景之下,华泰证券作为行业龙头,确实有着实现业绩翻盘的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随着证券行业发展进入稳定期,内外资券商经过一轮资本运作“竞速赛”之后,实力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僧多粥少”的局面之下,信用能力和经营效率也在成为影响行业下半场发展格局的关键词。

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华泰证券倚仗其优势行业地位大搞“跑马圈地”,把资本市场当做“提款机”,屡屡践踏公司信誉,挑战市场“红线”的行为显然难以服众。坐拥“A+H+G”曾经让华泰证券充分享受到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但华泰证券管理层需要注意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华泰证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围绕“开源”“降费”“金融创新”等主线持续推动企业内生性增长,依赖再融资等外部手段终究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而在海外资本市场尤为看重企业合规、社会责任的形势下,华泰证券作为行业头部选手尤其需要注意自身形象,不断修炼“内功”,提升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莫为了一己私利而陷入更大的发展危机。

内容来源:华祥名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21:43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