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PE/VC退出之王:深创投34家IPO创下纪录,经纬创投、高榕等却不足5家

1.jpeg

不以退出为目标的投资,都是耍流氓。 2022年,VC/PE收获IPO成绩单已经出来。从退出数量来看,收获IPO超过30家的投资机构有深创投,34家已投企业上市的好成绩,不仅超越2010年的26家,创下了自身发展史上的新纪录,也

不以退出为目标的投资,都是耍流氓。

2022年,VC/PE收获IPO成绩单已经出来。从退出数量来看,收获IPO超过30家的投资机构有深创投,34家已投企业上市的好成绩,不仅超越2010年的26家,创下了自身发展史上的新纪录,也毫无悬念成为今年收获IPO最多的机构。

与此同时,中金资本,也有34家企业IPO,收获颇丰;其次是高瓴资本IPO数量23家,略少于去年。其他市场机构,超过10家已投企业IPO的还有:金浦投资(19家)、红杉中国(18家)、元禾璞华(16家)、基石资本(16家)、毅达资本(16家)、金石投资(15家)、达晨财智(15家)、君联资本(12家)、同创伟业(12家)、朗玛峰创投(12家)、海通开元(11家)、华兴资本(11家)国新基金(10家)。

此外,中科招商直投及旗下管理基金投资项目中,境内登陆资本市场10家,境外上市及退出项目合计10家,其中1家完成SPAC上市,9家企业通过并购退出!

不过,仍有不少机构在今年惨淡收场,或颗粒无收或不足5家企业上市。如经纬创投(4家)、高榕资本(3家)、春华资本(3家)、弘晖基金(2家)等。

整体而言,2022年,中概股IPO数量连续数月趋近于零,港股IPO数量也大幅下滑,甚至有拟上市公司因找不到基石投资人而被迫中断IPO。相对的,A股IPO数量与融资额领跑全球,全年融资额或较上年增加3%,科创板、北交所和创业板更是成为各大机构收获IPO的主阵地。不过,A股公司上市后,股价普遍表现不达预期,使得不少VC/PE机构账面浮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DPI越来越成为LP甄别GP的必选项。映射到退出方面,IPO仍是投资人首选渠道,但上市并不一意味着赚到了钱。不少VC/PE,开始重新思考退出策略,寻求除IPO上市以外的其他退出渠道,并购、股转、回购等退出交易数量也正显著提升。

01 美股惨淡收场,创业板、科创板效应凸显

2022年,在美元加息、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作用下,全球资本市场遭遇逆风,但A股IPO依然火热,堪称“丰收之年”。

Wind显示,2022年A股IPO上市家数达428家,IPO募资额达5869.66亿元,较2021年增长8%,创下历史新高。除去换股吸收合并上市的龙源电力以及转板上市的泰祥股份、翰博高新和观典防务,A股424家IPO公司,仅次于2020年434家和2021年524家。

相比之下,美股市场IPO规模遭遇近30年来的最差表现,IPO市场融资额下降了70%。中概股赴美上市更是处于低迷,全年仅14家中企在美上市,包括尚乘数科、稀石电车新材料、美华国际医疗、奥斯汀光电科技、大健云仓、悦商集团、见知教育、金太阳教育、盈喜集团等。

不过, 2022年美国唯一值得关注的科技IPO,是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但数据显示,Mobileye的IPO筹集资金还不到10亿美元,而其他美国科技公司IPO更惨,融资规模甚至未超过1亿美元。整体来说,今年美元基金受到巨大影响,尤其是只管理美元的投资机构。

下半年,中企赴美开始活跃,亦有大量SPACs合并身影,如知名消费品牌Tims中国,复兴控股的全球奢侈品集团Lanvin Group(复朗集团),以及玩美移动、盟云全息、微易芯科技、纽顿汽车、吉利李书福的亿咖通科技等均在2022下半年集中通过SPAC登陆美股。

港股方面,74家中企上市,全年融资规模796.0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9%、67.1%;值得注意的是,中概股回港步伐加快,全年共11家中概股回归,其中7家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4家在港第二上市。

另外,2022年,沪深交易所分别摘得全球IPO融资冠亚军,科创板、创业板仍是国内IPO主要贡献力量,分别收获123家、148家企业上市。就机构而言,深创投有17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11家企业在创业板,同创伟业7家科创板;华睿资本6家IPO企业中,全数都在科创板。

12月30日,随着佰维存储首发上市,也标志着2022年深创投上市的已投企业达到34家,创下本土创投机构年度项目上市数量最新纪录。至此,深创投累计投资并助推上市的企业达到239家,2022年上市的已投企业达34家,超越了2010年26家已投企业上市的成绩,同时创造了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深创投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创投行业发展的缩影。倪泽望说过“深创投的定位是做创新价值的发掘者和培育者,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什么。”从近年深创投的投资看,信息科技项目数占比22%,智能制造行业占比22%、新材料行业占比9%、生物技术/健康行业占比13%、新能源/环保行业占比6%,其他为互联网、大消费行业。

在“大本营”的深圳,深创投投资A股上市企业的市占率也在持续攀升,2021年上市7家,占深圳A股上市比重17.07%,2022年上市7家,占深圳A股上市比重21%。

毅达资本方面,年度新增IPO企业已发行上市16家,此外,还有12家IPO过会待发(分别是纳睿雷达、英方软件、荣旗工业、亚华电子、通达海、多浦乐、微导纳米、联盛科技、福赛科技、朗坤环境、晶升装备、美科太阳能)。而在已经IPO的16个项目中,创业板6家,科创板5家,上交所主板1家,深交所主板1家,北交所1家,港交所1家。创业板和科创板数量最多,主要也是其长期坚守科技投资主战场的投资布局定位。

从分布领域来看,今年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半导体、高端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总体来说,与去年上市企业分布领域差异不大。据记者了解,在医疗健康、生物医药类企业,目前毅达的整体项目收益率高于预期。

02 DPI最重要,IPO不再是唯一奢求

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国资、险资还是市场母基金,各类LP都越来越重视创投基金的财务指标,尤其DPI等现金回报指标。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过去大家来募资时,永远只讲投资策略和亮点项目,而今年大家都会把DPI和整个退出策略做一个陈述。在退出策略和DPI的压力下,GP对于退出都有了很强的思考。”

执中数据显示,2022年,IPO的日IRR均值(IPO日收盘价)为71.26%,MOC均值(IPO日收盘价)为5.79倍。这两个数据不仅较2021年有所下滑,在近三年内也都属于较低水平。从已上市公司华大智造、汉仪股份、五芳斋、魅视科技、中微半导的投资人,回报稍高于1倍;怡和嘉业、博纳影业、云从科技的投资人亏损。华厦眼科、麒麟信安、联影医疗3家企业,最后一轮投资人回报在4倍以上。不过,道富资本对联影医疗的持有时间超过10年,IPO前,道富资本通过中科道富和上海北元两个主体共计持有联影医疗超过10%的股份,这笔投资MOC为180.72倍,IRR达到63.92%。

整体来看,今天,越靠后轮次的投资人,投资回报率越低,甚至可能出现亏损。2009年-2022年,VC/PE的IPO收益持续走低,项目退出IRR中位数不断地下行,2011年-2021年设立的基金现金回流整体偏弱。

另据记者了解,当前市场上有不少机构考虑都在考虑并购等方式退出项目。深创投的上市项目中,锐凌无线(广和通)就是通过并购实现上市。而作为最早提出硬科技概念的中科创星,今年6个并购退出项目,其中有5个属于半导体类。数据方面也证实,2022年,并购、借壳以及SPAC案例数量同比上升20%。

中科创星米磊接受融中采访时告诉记者,“如果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作为资本方,会去促成这件事。但无论并购方还是被并购方,终究还是要以价值为考量标准。”

好的退出,往往代表着好的基金业绩,这不仅有利于坚定基金投资人的信心,更有利于增强投资人的持续出资能力、优化LP出资结构。

毅达资本相关负责人告诉融中,在退出方式上,一定是优先推动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走IPO道路,不过,受基金存续期影响,部分优质项目也会考虑通过产业并购、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退出。“只有方向对、投得进、管得好、退得好,才是一个投资项目理想的进程。但同时,一二级市场投资的获利逻辑其实是不同的。在目前资本市场环境中,IPO减持也必须回归本源,综合考虑市场流动性、所在行业成长趋势、产业周期、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等影响因素。”

据记者了解,今年毅达共完成58亿元新基金募集,不仅LP持续复投增加,过往投资的很多企业在上市后也开始反哺投资,成为新基金的投资人。同时产业投资人数量也在增加。比如毅达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11.5亿规模的数字经济基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最大LP。

毋庸置疑,能让LP心甘情愿拿出钱的前提,必然是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和业绩。

03 286家企业IPO终止,PE/VC投资策略或要生变

不过,IPO热潮背后,也频频出现新股破发,尤其北交所、科创板,2022年,超过50%的北交所新股和接近40%的科创板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相比之下,沪深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率为0%。所以在二级市场的低迷势态之下,投资机构们也越来越多的在“往前看”,早期甚至更早期项目越发受到青睐。

除此之外,每只无法上市的公司背后都是投资者们血淋淋的损失。2022年以来,A股IPO终止企业(包含北交所项目)共计286家,创业板终止企业为140家,占比48.95%;科创板终止企业32家,占比11.19%。

其中,25家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仅8月份,终止审核企业数量中创业板就多达25家,也是今年终止家数最多的一个月。261家为主动撤回终止,比例达91.26%。比如11月,芯愿景、天利股份、元创科技3家拟主板IPO企业在上会前夕撤单,芯愿景曾申报科创板,由民生证券保荐也因撤材料告终。3月份青松医药、亚科股份、赛克思,均在上会前夕撤材料。

注册制下,信息披露是核心,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也都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从目前来看,注册制下一些企业IPO申报踊跃,但公司质量和申报材料经不起考验,有较大可能是在审核中被监管机构发现了疑点,或在新规下经不起更高标准的检查。另外,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无法在规定时限内补交有效文件,如完成审核问询回复、更新财务资料等工作,也有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出现变化,业绩下滑严重导致不符合上市标准。总之,及时撤回是明智之举。

需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起连续3年退市数量数倍于以往年份,2020、2021年分别退市20、23家,而截至2022年12月14日,2022年退市数量已达50家,也是有史以来退市数量最多的一年。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直接影响市场功能的发挥。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退市无疑是最惨痛的结局。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强调,“在退市改革中,我们坚持‘应退尽退’,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努力做到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促进市场优胜劣汰。”证监会也表示,下一步,将常态化开展投行内控现场检查,从“带病申报”、“一查就撤”、执业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等典型问题入手,重点检查投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人员及保障是否到位等,促进保荐机构真正发挥“看门人”功能,为注册制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但无论对于投资机构还是公司,上市都只是一个开始。无论如何,2022年的成绩单已成定局,VC投资人们可以拿出手的明星项目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但在承担所谓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给LP赚钱,当然,这也是说服LP的凭证之一。

正如华睿投资宗佩民说过的,“一定要投实实在在赚钱的IPO,以赚钱为目的,而非数量和名,否则忙一辈子,名气很大,赚钱很少。”那么对于即将到来的2023,VC们可否准备好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顾白,编辑:吾人,经授权发布。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0:45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