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科兴成“流量密码”,警惕舆论战误伤中国企业
(本文首发于砺石商业评论,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期我们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马化腾这样的企业家值得珍惜。其实,不只企业家,这两年涌现的一些中国创新企业,也值得保护。就如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
(本文首发于砺石商业评论,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期我们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马化腾这样的企业家值得珍惜。其实,不只企业家,这两年涌现的一些中国创新企业,也值得保护。就如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兴、九安医疗等,刚从发展的泥潭中艰难爬出,又深陷舆论沼泽。那些只言片语形成的谣言甚至阴谋论,可能会吹熄生物医药领域新燃起的火苗。
提供了疫苗,反而收获了质疑
如今的科兴,达到了它成立21年来知名度的最高点。科兴是全球第一批成功研发出新冠疫苗的企业,靠着全球超28亿剂的新冠疫苗出货量,被大家所熟知。
有点起色的科兴,没等到“再接再厉”的鼓励,反而因为股权结构、高额营收等成为舆论风口浪尖的“出气筒”。越来越多的声音,把故事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2021年,科兴实现193.75亿美元营收。一时间,“高营收、暴利”成了收割科兴话题的流量密码,抱着“科兴凭什么赚这么多”的心态,“围观”科兴深陷舆论漩涡。
但稍微了解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就知道生物医药这碗饭不是谁都能吃。讨论营收,不能抛开行业特殊性。
其一,一家企业往往需要承担着巨大的研发失败风险。2003年非典期间,科兴曾主持研发SARS灭活疫苗,1年多的努力后,全球第一支SARS疫苗研制完成。然而,就在这时候SARS疫情消退,前期数亿资金投入“打了水漂”。之后,在H5N1禽流感疫苗研发上,科兴再次重复了SARS疫苗的过程,同样没有获得任何收益。所以看似因新冠疫苗获得了高额营收,背后是科兴二十多年的“九死一生”和这次面对新冠科兴压上全部身家的豪赌。
美国同行企业辉瑞公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辉瑞全年实现营收813亿美元,同比大涨92%,其中新冠疫苗产品带来367.8亿美元的收入。在全球范围几乎相等出货量的情况下,辉瑞收入接近科兴的两倍。
其二,我们捋一遍科兴的财报还能发现,其海外销售收入为84.7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3.74%。科兴是真正实现了出海创收,在智利、埃及、印尼这些国家,科兴都建厂投资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这是多少中国企业,当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另外,还有观点称科兴是外资控制,钱都被日本人给赚走了,这又从何说起?
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不要只看股权,要看控制权和实际经营公司的是谁,科兴的实际控制人还是以尹卫东为核心的创始团队。这就像腾讯控股的大股东是南非的MIH集团,但这不妨碍马化腾掌舵腾讯,本质上还是一家中国企业。
而日资之说,更是体现了当下互联网的惰性。其争议点无非是科兴当前第一大股东赛富基金的背景,只要上网一搜,就知道赛富基金2004年早已脱离软银独立,那这些质疑的声音,又居心何在呢?
今年以来,科兴进军房地产的谣言不绝于耳,甚至捏造“打疫苗送房”的话术,实际情况只是科兴计划建设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用来解决公司职工的住宿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极其不景气的情况下,实在想不到科兴生物有任何进军地产行业的理由。
故意混淆是非的声音持续发酵,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动机和力量,不得不让我们存疑。
警惕舆论战误伤中国企业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都是最残酷的。
过去大家竞争的是土地、粮食与能源,不惜以战争为手段。今天大家竞争的是技术、产品与市场,而不惜采用经济制裁与制造负面舆论来进行破坏打压。
华为便是众所周知的案例,凭借长期的技术深耕,华为逐渐在运营商设备、智能手机与芯片研发领域占到了全球领先的位置,这对美国同行的业绩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促使美国政府最终撕下伪善的面具,毫无理由地联合多个同盟国家对华为进行技术制裁。
生物医药一直是中国的一块短板,这导致辉瑞、强生等海外医药巨头在疫苗、创新药领域形成垄断局面,从中国市场赚取巨额利润。如今,像科兴、九安医疗等一批企业对海外巨头形成了挑战。
九安医疗是中国领先的医疗设备公司,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业绩大增。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旗下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大幅增长。在美国政府曾披露的一个5亿人份试剂盒采购订单中,九安医疗占70%左右的订单份额。
但就是这样一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前不久却有市场传闻称“由于灵敏度不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准备取消九安医疗iHealth新冠抗原自测产品紧急使用授权(EUA)”。受此影响,九安医疗股价当日大跌9.48%,接近跌停。但此传闻并不真实,截至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证实九安医疗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被美国撤销紧急使用授权。
这些针对中国医药企业的舆论战,让我们不得不猜测某些力量正加强对中国更多领域企业正常发展的阻挠,这必须引起我们警惕。
辨明是非,让企业专注于创新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如果说上一个时代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商业力量是以互联网企业为核心的科技企业,而在接下来的1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商业力量之一。
从当前来看,以科兴为代表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形成了不错的积累,这让我们对产业发展有了乐观期待。但不得不防范的是,随着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势必在未来会引起海外竞争者越来越多的担忧与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国内公众能够擦亮眼睛,辨明是非,对国内各个领域的创新企业多一些理解与鼓励。让这些企业能够专注于研发,专注于打磨产品与服务,而不是让它们被谣言浇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