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双减背景下的新生与挑战

1.jpeg

介于夏令营一贯的素质教育属性,其在学科限制之外,不存在禁止开办的情况,间接吃了一波政策的红利。

正值一年一度的暑假,每年这时各地的暑期夏令营都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为了让孩子暑期过的更加充实有意义,同时缓解自身无法看管孩子的苦恼,除课外辅导班外,家长们还会选择给孩子报名各式各样的夏令营活动。

尤其在今年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校园托管服务初入场,校外学科培训将离场),夏令营似乎成为一个看着一般,但选了又不会错“答案”,成为家长安排孩子暑期生活的方式之一。

01 暑期夏令营缘何而起

追古朔今,夏令营这项活动已有近 160 年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美国,1861 年夏天,一位美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登山、帆船、钓鱼等户外活动来愉悦身心、拓展身体素质,早期夏令营的雏形初见。此后,这种形式的活动在美国愈发普遍,直到 19 世纪 80 年代后,美国诞生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夏令营组织机构,广泛在社会流行开来。

虽然起源于西方很早,但夏令营进入我国则相对较晚,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出现。当时正值少先队建队之初,第一批少先队员到前苏联去参加黑海夏令营,这即是最早出现的中国夏令营。彼时,夏令营只是由国家单方面出资主导,且基本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可以参加的公益性活动。

时间来到 1992 年,中、日两国在内蒙古草原上举办了一场草原探险夏令营,这次活动使营地教育理念真正流入中国,逐渐受到国人重视和思考。在此之后,国内夏令营的组织方不再只是学校、教委等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组织也能参与其中。同时,能参与到夏令营活动中的学生也逐渐增多,我国夏令营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市场上出现了众多机构组织以及各类活动,夏令营日趋大众化、规模化。

而近些年来,我国暑期夏令营市场热度只高不低,需求日益旺盛。从供给端看,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 4.8 万家夏令营相关企业,其中 80% 的企业是近五年内成立的,当下国内家长对夏令营的需求程度可见一斑。尤其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暑期参加夏令营活动更是常态,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西安等这样的一线城市,愿意让孩子暑期参与夏令营的家长比例更是已经超过 70%。

02 暑期夏令营魅力何在

如前文所讲,目前夏令营在我国受欢迎程度还是颇高的,尤其对身居城市中的家长及孩子吸引力很强。那么,作为一个近几年刚刚兴起的行业,其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令人“心神向往”呢?

首先,暑期夏令营不同于旅游,更不同于课堂教学,其是游戏娱乐和教育学习的结合体。在夏令营体系发展成熟的国家,组织夏令营的机构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既能为青少年提供放松、休闲的环境,同时也能让营员的见识和思维能力增长,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种脱离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理念对孩子本身就有很大吸引力。

此外,夏令营一般都是由孩子自主进行生活自理,因此参加夏令营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养成有很多好处。在夏令营的一些实践活动中,孩子得到和家庭、学校里完全不同的锻炼和经历,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这一点尤其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更为关键,城市里生活的孩子基本没有接触过自然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可以帮助提高身心的发展,更好地与其他孩子生活相处。特别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城市里很多孩子都有所欠缺,夏令营正是这些孩子天然且优质的锻炼平台。

最后,从整个教育体系上看,夏令营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不断推行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也日趋向多元化发展,而依附素质教育而生的夏令营与此背景不谋而合。

总的来看,对孩子而言,参见夏令营可以在全新的环境下学习,体验独特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提高独立自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新的友谊。并且,在一些游学性质的夏令营中,孩子还可以游览各地名胜景点,欣赏美丽风光,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对家长而言,给孩子报名暑期夏令营,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很大程度上解决暑假没时间看管的苦恼,同时能够让孩子得到与“补习班”不同的学习体验。

03 资质、收费、安全,行业发展背后的弊病

当下市场上的夏令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游学类,即暑期带孩子到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参观交流;二是体能拓展类,包括军事体验、体育项目训练、户外拓展等。但无论哪类,不可否认其背后都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开办夏令营几乎不需要专门的资质或者说尚没有明确的资质认证。从机构主体看,除了学校、教委等官方或公益团体外,开办夏令营的主要还有酒店旅行社、培训机构以及专门从事夏令营业务的机构等。其中,旅行社和培训机构仅仅有承办旅游业务资质和培训资质,主管单位分别为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而大多数专门从事夏令营的机构却既没有旅游资质,也没有培训资质,监管主体也不明确统一。

事实上,近几年夏令营相关企业涌现,也与这一行业资质不明确、准入门槛较低存在关联。由于夏令营活动集中于暑假期间,平时鲜有业务,所以相当一部分机构并不会长期承包营地,也不会长期稳定运营教师团队,而是在夏令营期间短期租用场地,临时聘用教师和工作人员,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夏令营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说,临时搭建场地和团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潜在的安全隐患就不容小觑。其中,师生配比不足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般夏令营的师生配比在 1:6 至 1:8 之间,师资充足的机构可以达到 1:4。但实际开办过程中,仅部分机构能达到这样的师生配比。基本都由于人力、财力等因素,选择一人带十几个甚至更多数量的孩子,监管压力很大,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此外,对于夏令营收费这一点争议也比较多,甚至某种程度上夏令营已然成为有钱人家的专属。据了解,各类型夏令营的日均价一般在 500 元到 1000 多元不等,更有甚者已突破千元一日。如此哄抬价格,势必会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造成混乱。更为关键的是,夏令营的消费主体是父母,但实际使用者是孩子,因此花钱报名后,究竟是物超所值,还是物有所值,甚至是名不副实,尚没有很好的判定。

一面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一面是机构资质不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教授刘卫兵曾表示,近年来,学校官方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由于人力物力限制,逐渐让位于社会化机构。但市场化运营的夏令营机构存在经营资质欠缺、收取费用不明晰等现象,亟需将其纳入监管体系,出台相应行业标准。中小学生的夏令营应该纳入政府部门的监管范围内,夏令营的主题、生活和课程要有监管标准,要名副其实,坚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益的初衷,而非纯粹地变成商业活动。

04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后行业的新生 & 挑战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调研显示,今年暑假,各类儿童夏令营预定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夏令营的主题也更为丰富,军事训练、考古体验、人工智能体验等夏令营产品受到家长们的热烈追捧。

从暑期夏令营的行程来看,旅行及生活体验成了各地暑期夏令营的主要课题,单纯上课的暑期夏令营已经非常少见,仅占整个市场份额的 2% 左右,结合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各类科普类、拓展类的夏令营的发展势头较好,暑期夏令营市场份额在逐渐上升。

目前暑期夏令营市场的承办主体多数为旅行社,部分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也在利用自身行业或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暑期夏令营市场。整体而言,行业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头部企业,跑到前段的企业市场份额也不超过 5%,集中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说各家都有机会入局,甚至做成行业“龙头”。

尤其近期中央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后,明确禁止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更是或主动或被动的为暑期夏令营带来了潜在用户群体。此前,家长们尚可为孩子选择暑期课外辅导班来充实假期。但现在,报名夏令营似乎成了除官方托管外为数不多的选择。介于夏令营一贯的素质教育属性,其在学科限制之外,不存在禁止开办的情况,间接吃了一波政策的红利。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夏令营已不仅局限校外中低年龄阶段,已经形成校内校外两头走的局面,成为各个高校抢夺优质生源的一种方式。暑假期间,通过与学生长时间的接触、参观实验室、介绍导师研究方向、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来确定是否发放拟录取通知书,最终招收该学生。某种意义上看,夏令营已经成为高校的又一“入场券”。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政策带来的挑战,其中也提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政策总体上没有明确提及夏令营机构,但其已涉及到前文中夏令营存在的一些乱象和问题,行业应引起重视并作出相应的改变。

参考资料

[1]关子辰,吴其芸.暑期来临 高端酒店紧盯夏令营生意.北京商报, 2021.07.20.

[2]2021暑期夏令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1年6月.

原标题:双减背景下,夏令营的新生与挑战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11日 03:58
下一篇 2024年11月11日 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