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浪潮汹涌:小米不造车,只是“暂时”的?
[钉科技观察]互联网公司不是都能成为“风口飞猪”,但恐怕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想成为风口飞猪,从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开年,他们瞄准的风口俨然已经是走在“新四化”路径上的汽车,摆脱了以往单纯的“家中亲友如相问
[钉科技观察]互联网公司不是都能成为“风口飞猪”,但恐怕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想成为风口飞猪,从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开年,他们瞄准的风口俨然已经是走在“新四化”路径上的汽车,摆脱了以往单纯的“家中亲友如相问,在做电视和手机”的局面。
“导火线”,或是造车新势力开始“赢得功名”,或是老牌车企的“青春焕发”,又或者是特斯拉前段时间在国内的“名声大造”。蛋糕做大之下,想成为分食者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
最近颇有热度的相关消息是,小米决定下场造车。根据晚点LatePost消息,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但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仍有变数,而造车项目可能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不过,小米集团回应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这个回答比“不予置评”还要显得微妙,“没有”只是“暂时”的,“等等”也可能有。当然,这并不能代表是默许,也可能是一种策略:小米造车消息传出后的小段时间,小米股票曾大幅上涨,最高涨幅13.85%,最高股价32.79港元。
看起来,小米造车的消息,是愿意被外界相信的,至少在那个时间点是的。
钉科技认为,假设小米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决策也不足为奇:
一方面,“新四化”过程中的汽车行业,正是时代的风口,前景可观,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从全面接入“未来生活”,掌握万物互联时代主动的角度来看,小米有必要在家庭、办公场景之外,覆盖出行场景,打通车和家,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生活全场景的基础。
而造车这个动作本身,在钉科技看来,对于小米而言,不算是有极大难度的事情:
汽车制造的标准化已经有相当的程度,而汽车平台化以来,缩短研发周期、增加零件复用率、降低制造复杂度等进程都在继续。从以往小米的供应链能力构建和小米背后的资本实力而言,仅说造车,对小米未就必是太大的困难。
钉科技还注意到,从现实情况出发,小米的一些动作也有理由被外界认为是可能造车的信号,当然,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陆续投资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可以不考虑其中,即便如此,还有:投资地图厂商凯立德;陆续申请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相关发明专利等等。
无论是小米可能下场造车,还是另外的互联网企业涌向汽车板块,钉科技认为,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看重要性,一方面,汽车“新四化”是大风口,对于后续收益有利;另一方面,对于不少终究要谋求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而言,用风口新故事拉动估值或股价也有意义。
看必要性,一方面,生存数字化深入的背景下,企业都在拓展边界,争取后续竞争主动,只要有涉足的可能,出行领域不会被放弃;另一方面,相关的大数据与AI领域同样是风口,通过在出行领域让更多车终端被使用,也有望提升数据规模和AI能力。
看可行性,汽车制造本身就不断标准化,从终端到系统、服务更是逐步涌现“通用”解决方案供应商,这让造车相对从前的难度有所下降,这就像几年前众多品牌纷纷投入手机和电视类似。
当然,无论对小米还是对其它互联网企业,两个方面仍要重点考量:其一,自主技术能力,这关系到产品的竞争力;其二,品牌、渠道能力,迅速被市场认知和接受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另外,即便有资金支持,但也不可能不计回报,即便是对于目前的小米而言,造车也还是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
跨界造车浪潮汹涌:小米不造车,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