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电视能否东山再起?

 [钉科技述评]12月26日,乐视致新更名新乐视智家的一个月后,一口气发布了10款电视产品,产品依旧延续“超级电视”之名,而两个新系列的名称“New”和“Lean”则似乎颇有深意,或许暗示着电视产品线的焕然一新和精益

 [钉科技述评]12月26日,乐视致新更名新乐视智家的一个月后,一口气发布了10款电视产品,产品依旧延续“超级电视”之名,而两个新系列的名称“New”和“Lean”则似乎颇有深意,或许暗示着电视产品线的焕然一新和精益求精。产品尺寸覆盖40-65英寸区间,售价1899-5939元不等,均配置16G存储及Mstar四核处理器,支持HDR,部分产品还搭载了4K屏幕。

在钉科技看来,10款新品推出的目的,在于尽快恢复消费端以及上游供应链信心,也为下一步引入可能的投资人奠定基础。从尺寸、售价、配置等层面来看,“新乐视”的第一批产品倒也可以说是颇有诚意,只是已经“沉寂”近半年时间的乐视电视还能东山再起吗?

正常情况下,投资人不会放手

如果提到乐视会联想到贾跃亭,那么,提到“新乐视”,自然少不了要提到孙宏斌,毕竟,他是这条改换了名称的大船的“新”船长(仅考虑上市体系)。乐视电视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在于孙宏斌,在于他是否会坚持做好电视业务。钉科技认为,正常情况下,作为直接投资人的孙宏斌不会放手。

9月1日,在香港召开的融创中国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人们见到了孙宏斌。相比融创当时不错的业绩,很多投资者其实可能更关心融创投资乐视的情况,毕竟,彼时乐视已经被作为了融创未来发展中一个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根据公开报道,孙宏斌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投资乐视之前,我这辈子已经没什么遗憾了。但在投资乐视之后,如果不把这个公司搞好,我这辈子就真的有遗憾了。”当然,判断孙宏斌不会放手,不仅仅是因为他表现了不想有遗憾的态度。

孙宏斌这次所说的投资行为,主要发生在年初。乐视网1月13日晚间宣布引入168亿投资,而其中有近150亿来自孙宏斌掌舵的融创中国。同天晚间的融创中国公告称,融创战略入股乐视,以人民币60.41亿元收购乐视网8.61%股权,以79.5亿元获得增发后乐视致新33.5%股权,以10.5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5%股权。

结合上述内容,钉科技分析认为孙宏斌不会放弃乐视电视业务有三点原因:

其一,电视业务本身是乐视的优质核心业务。2015年销量300万台左右,2016年600万台左右,作为一个以“软硬结合”为特征的“新”品类,乐视电视在持续低迷的电视行业内速度领先、逆势成长,在乐视的几大子生态中也可以说是发展最为良好的。从此前79.5亿元流入乐视致新,也能看出,电视业务才是孙宏斌的主要标的。

其二,电视业务是“新乐视”的战略根基和翻盘关键。投资流向看,电视业务的主体乐视致新吸纳了一半以上资金。下半年,资金为何如此分配,似乎有了答案。

9月27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将从“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新乐视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乐视”。调整后,“新乐视”确定的目标是成为以家庭互联网为平台的文化消费升级大潮的引领者。

更名原因陈述在细节上表达的更为具体:经过上半年一系列战略调整,(团队)继承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生态理念,集中资源聚焦大屏生态优势领域,结合分众自制和内容开放的内容战略,并辅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手段,打造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大屏互联网家庭娱乐生活。

“大屏生态”以及“家庭互联网”等关键词都表征着电视在“新乐视”中的地位和职责,乐视影业的内容制作以及乐视网的资源积累,都必须通过乐视电视释放。

其三,孙宏斌作为投资人的职业素养和操守,甚至还可能有一些所谓的情怀因素。一方面,乐视电视业务本身“优质”,又在“新乐视”体系中肩负重任;另一方面,150亿,对于王健林而言,也是150个小目标,可见其分量。无论是考虑对公司负责,还是对融创的投资者负责,孙宏斌都需要保持他的职业素养、操守和骄傲,至少,这次投资行为要有始有终,而乐视电视是关键。

至于“情怀”,需要将视角再回到9月1日的融创中国中期业绩说明会。据钉科技了解,孙洪斌曾就当时为何投资乐视做过说明,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贾跃亭在2016年底很急迫的请求帮助,孙宏斌表示“因为你不投它就死了,我觉得人应该永远心怀善意,所以要帮助他”。

孙宏斌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些坚持到底的态度。据了解,有投资者在融创中国中期业绩说明会曾问:“对乐视的收购能不能不用上市公司大家的钱,您看好的话能不能用您自己的钱?”孙洪斌的回应是如果想买纯地产公司可以卖掉融创股票,买一家公司股票就要认同这家公司的经营决策。

乐视电视的业务基础仍在

乐视电视要东山再起,投资人孙宏斌需要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电视业务的未来可能性也要看自身条件,就是说,乐视致新的“曾经拥有”能不能给新乐视智家的“再出发”提供相对好的起点。这个起点,应该是存在的,因为乐视电视的业务基础还在。

乐视电视的业务基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链、运营、技术以及内容服务和品牌形象。

首先看产业链能力,从一些信息来看,乐视电视业务恢复其产业链的通顺,完成各环节的衔接,或只是时间问题。

10月下旬,《证券时报》报道称,有乐视网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电视产业链的大部分流程已经梳理完成。大家都在备战双11,但目前备货量有限。目前产业链部分环节还在慢慢捋顺的过程中。”而在稍早些时候,乐视网高管密集会见多家超级电视物流、仓储、配送、安装等售后服务保障环节合作伙伴,并签署了多份战略合作协议。9月21日乐视网高层前往配送服务商宅急送,取得支持;9月21下午,乐视又与盛丰物流达成合作;9月22日,乐视与在售后上门领域提供服务的十分到家签订合同。

另外,来自中国家电网的消息显示,来自全球智能电视产业供应链的核心供应商,包括冠捷、晨星半导体等合作伙伴均表示将加大对新乐视智家的支持力度,一致认为乐视超级电视的口碑特别好,短短几年时间做到中国智能电视第一品牌,实属不易,这个品牌非常好,要和新乐视智家一起配合好,共度难关。

其次看运营能力,可运营用户以及各种盈利方式的延续或能保障其资金回流,同时,用户运营能力也得以被保留。

来自中国家电网的消息称,乐视超级电视已有超过1000万级别高价值可运营用户家庭,为超级电视源源不断的贡献商业价值;拥有全量大屏用户数据,支持上千种行为数据的分析及洞察,为运营及广告投放提供最有价值参考;开机率和开机时长行业领先,超级电视的会员占比91%。一方面是用户付费观看,另一方面是瞄准可运营用户群的广告投放带来的收入,都增加了乐视电视业务良性循环的可能性。

再次是技术积累,乐视电视业务的技术积累并未失去,特别是在软件和系统层面。

EUI6.5操作系统随产品发布,有四大升级:1、桌面架构;2、语音智能双核识别,支持多轮对话;3、大屏购物促销更多样;4、10余项性能优化。

最后是内容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乐视影业的制作能力和乐视视频的积累上。

据了解,2016年乐视影业所参与(包括投资、制作、发行等方式)的电影共11部,每部电影票房总额均过亿,过亿影片数排名行业第一。所参与的影片共获得39.5亿元票房,行业排名第二,相比2015年22.74亿元的票房总额增长73.7%,成为行业增速最快的公司,代表电影包括《长城》、《盗墓笔记》、《机械师2》等。此外,乐视影业2017年出品的电影已有11部上映,总票房在17亿左右。

至于乐视视频,在2017年出品自制并输出卫视的大剧包括《孤芳不自赏》、《漂亮的李慧珍》等;独播版权剧有《猎场》、《白鹿原》等;《欢乐颂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九州海上牧云记》等IP剧也被收入;另外,花儿影视方面,还有《急诊科医生》、《北京人与纽约客》等。近几年,乐视视频也积累了《太子妃升职记》《芈月传》等内容,而根据乐视早些时候的官方资料显示,它有超过12万集电视剧,6000多部电影,80000多集动漫以及为数不少的版权赛事内容等。

目前来看,将会拖累乐视电视业务最多的,便是之前留给消费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品牌印象,由于拖欠供应链厂商款项等原因,曾经的掌舵人贾跃亭和原乐视系的一些“子生态”遭遇了不小的信任危机,信用被质疑,这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判断,而上市体系改名的原因应该也正在于尽量去除这些不良影响。

综合来看,乐视电视业务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还不会死掉,甚至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但过程不会太顺利,增势也不太可能再恢复到2014年-2016年的水平。毕竟,中国自古强调“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对信用的质疑逐渐积累,难免产生信任的瓦解,而信任这东西,就像一层薄薄的纸,捅破后很难恢复。(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乐视电视能否东山再起?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5月14日 09:27
下一篇 2025年05月14日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