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受创后,高通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钉科技述评]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时间长达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上述事件,对于依赖从美国进口元器件尤其是高通骁龙芯片的中兴
[钉科技述评]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时间长达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上述事件,对于依赖从美国进口元器件尤其是高通骁龙芯片的中兴通讯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以至于76岁的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更是临危受命,出山救火。而在钉科技看来,固然中兴在此次事件中受创,但高通未来的日子或许也不会好过。
中兴手机受创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拒绝令,美国企业的任何“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都不得出售给中兴通讯,甚至包括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都可能无法再使用,对于中兴而言,这一禁令的冲击将是全方位的。
据了解,中兴通讯销售网络基础设施,包括4G、无线、服务器、路由器等,并在世界各地运营商联手销售安卓智能手机。对于所生产的所有设备,中兴需要美国公司生产的许多关键硬件和软件部件,包括处理器、内存、光学仪器、天线、屏幕、操作系统,以及来自谷歌、英特尔、美光、高通等的应用。
此次禁令时间长达7年,这对于中兴的智能手机业务来说,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例如,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公司,也是中兴最重要的核心器件供应商。此外,有消息称中兴目前仅有两个月左右的零部件存货。
中兴手机目前在国内市场已经跌落在十名左右,主要出货依靠国外市场,而美国市场一直以来也是中兴手机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兴手机2017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市场的出货量为480万部,在美国占有11.5%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苹果、三星和LG,在销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那么,对于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不错成绩的中兴手机来说,此次事件无疑也是当头一棒。
事件发生后,中兴通讯A股、H股在4月17日早间相继发布紧急停牌公告。而中兴通讯内部第一时间也成立了危机应对工作组,在各个领域都在分析并制定应对举措。
此外,针对这一事件,中兴通讯于4月20日在深圳总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据了解,会上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进入休克状态,对公司全体员工、遍布全球的运营商客户、终端消费者和股东的利益造成直接损害。
行业警钟刺激国内“芯片热”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国内智能手机产业的短板——芯片。目前,国内互联网上已掀起一波接一波有关“中国芯”的讨论,而现在回过头来看,华为做海思麒麟芯片是有远见的一件事。
此次事件势必也将敲响行业警钟,倒逼国内手机厂商和芯片制造商作出战略调整,乃至于促使国家加大对于包括芯片在内的科技基础投资。钉科技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的手机厂商们亟需进一步摆脱对高通的依赖。除了向联发科、展讯等芯片供应商倾斜,实现多元化选择,提升供应链话语权以及规避产能风险之外,更重要的是仍需大力加码芯片,加强自身研发以及垂直整合能力。毕竟提升高尖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创新产业,逐步弥补产业差距,做大做强实业,才是应对此类风波的终极手段。
目前而言,国内主流手机品牌中,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已取得一定成绩,其崛起也已经成为华为手机实现差异化的重要筹码。小米的松果处理器在性能等方面与之相比虽仍有差距,商用规模也不及,但至少已经起步。而其它厂商似乎还是比较依赖高通,这在近几年其各自的旗舰系列机型上尤为显著,因此其仍需提升对芯片研发的重视程度,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而在本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殷一民也表示,公司上下在认真反思,接下来将加大研发投入,求人不如求己。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国内有巨大的市场,而中兴通讯的产品在国内是有市场的,其也有能力、有决心度过难关。
另外,一定程度上而言,此次事件的发生对于国内芯片等半导体领域的制造商反而是一种机遇,其将促使这些厂商加大研发力度,以此力争在市场中分得高通一杯羹。
当然,芯片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精尖行业,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目前芯片国产化依然任重道远。不过在钉科技看来,国产芯片最大的优势在于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未来国产芯片的出货自然有了很大程度的保障,而这也为芯片国产化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高通未来的日子也未必好过
目前来看,无论是否与此次事件有关,中国商务部于4月17日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决定对其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而对于美国芯片公司尤其是高通而言,失去了中国一家通信行业大客户,除了会给日后的产品迭代带来一系列问题之外,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结合国内的“芯片热”,不排除其未来在国内市场进入守势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4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正在对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进行审查,该笔交易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据了解,早在2016年10月,高通宣布斥资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公司,包括债务在内,高通的收购成本将高达470亿美元。不过,此次收购因中国反垄断机构尚未作出决定迟迟未能完成。
另外,钉科技注意到,高通在本月19日的声明中表示,这两家公司已经将他们的协议截止日期推迟到纽约时间7月25日晚上11:59。如果到时依然没有获得中国政府批准,高通就将按照之前的协议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分手费”,结束这笔金额超过400亿美元、耗时近18个月的交易。
如果中方此后也对高通实施类似的限制策略,在中国市场若施展不开,对于高通来说无疑更为致命。
此外不要忘了,此前博通收购高通事件的后续影响仍在发酵,另外高通与苹果之间的诉讼也仍是一场旷日持久战。在这场“三国杀”中,高通显然也不是那么顺心,最近还有外媒报道称高通为此已经开始进行裁员。
综上所述,尽管中兴在此次事件中将面临危机,但高通未来的日子或许也不那么那么好过。简单来说,高通至少要面临这些可能的影响:失去一家重要客户,竞争对手因此成为替代厂商而受益。(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中兴受创后,高通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