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补资金下达,双11促销大战今晚开打

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的双11大促,在中国消费环境的巨变中不断调整自身的节奏。

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余温尚在,但电商平台却早早上演下半年零售行业的重大戏码。公开消息显示,国庆假期前,多家电商平台官宣了双11的大促计划,其中社交电商快手在10月7日抢得先机,利用国庆假期线下消费火热的余温,打响了双11的第一枪。

而紧随其后的抖音、京东,则在第四批国补资金下达的关键节点上启动双11大促活动,其中抖音电商已经在今天凌晨0点开启,而京东则将在今晚8点正式加入双11混战。小红书和淘天也没有晚太多,两个平台将分别在11日以及15日开启双11大促。

公开消息显示,除了拼多多以及宣布在10月31日启动双11的视频号,所有主要平台均在十月中旬前启动双11大促。

双11新节奏

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的双11大促,在中国消费环境的巨变中不断调整自身的节奏。

在2019年以及之前,尽管双11大促已经出现了逐渐疲软的情况,但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平台和商家仍然将其看作是创造年度GMV峰值的节点。然而,随着消费环境的变迁,中国消费呈现出K型分化的情况,曾经作为消费一大支柱的中产阶层,趋向“理性消费”,这让包括618、双11在内的重要大促节点,难再发挥带动增量的作用。

电商平台也从追求双11单节点的增量,转变为精细化的运营。这让电商平台在双11大促的启动时间上,更加讲究。尤其是国补政策的支持下,电商平台需要在大促节点进一步发挥国补资金对消费的激活作用。其中,今年618通过与国补政策联动,带动了家电零售与消费电子零售的增长。

下半年,为了与第四批国补资金的下达形成精准对接,包括京东、抖音在内的多个平台,将双11大促的启动时间提前到了10月9日。公开消息显示,2025年国补政策采用分批次发放模式,全年总额度达3000亿元。前两批各为810亿元,第三、四批均为690亿元。其中第四批690亿元国补资金,在10月9日正式下达。

业内人士指出,双11大促的提前启动,并非大促节点失灵引发的,而是电商平台根据消费节奏以及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策略的体现。双11与国补政策的联动,有望为消费市场带来政策红利叠加大促优惠的双重刺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11还是各大电商平台发挥”即时零售“这个新变量扩容作用的关键节点。今年以来,淘天、京东两大平台积极布局即时零售业务,逐步完成传统电商与本地生活的整合。

今年双11,淘天的代表天猫超市更是在”近场闪购“上发力,通过天猫超市主站店和淘宝闪购店的双店运营策略,帮助品牌商家覆盖更多消费人群和场景。消息显示,天猫超市宣布升级供应链能力,实现商品最快4小时送达服务。京东则在其双11商家战略中,明确强调要“玩转全站流量”,其中“秒送”业务就是扩容的新场景之一。

电商战略转向

近几年来,双11大促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完成了从注重GMV到注重消费体验的转变。过去,消费者持续高涨的购物热情,让电商平台更加愿意在提高消费者购物金额的策略上进行钻研。电商平台为此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套路,让消费者难以在计算优惠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理性消费。

而当下,随着消费者购物热情的下降,提高消费者购物意愿反而成为了电商平台的重中之重。为此,电商平台针对双11大促进行各种层面的优化。其中即时零售的布局,是一大阳谋。相较于传统电商的物流配送模式,与线下零售以及及本地生活结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具有体验升级与消费扩容的双重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近场电商主要的竞争逻辑或许并不聚焦在价格方面,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其竞争焦点更多落在体验差异化上。特别是像京东、阿里这种从传统电商模式转型的,也会把重点放在体验差异的构建上。

此外,电商平台的大促策略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套路的简单化。今年京东的双11大促规则进一步简化,在去除了去年的提前购阶段的同时,通过“官方直降”与“跨店满减”双玩法组合,为消费者提供更直接的优惠体验。其中,“官方直降”为单品促销模式,商品价格需遵循平台设定的最低让利比例,商家可在此基础上叠加更大优惠,促销费用由商家全额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购物频次,电商平台也改变了促销的节奏。相较于过去将精力押注在618和双11,今年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更加频繁。部分平台不仅提前启动双11,甚至早在9月份就已经上线双11提前购的活动,并承诺保价到双11。而淘天,则在618之后,以88VIP的名义启动88大促活动,以定时为88VIP会员发放优惠券的方式,提高会员的购物意愿。

今年双11的大幕已然拉开,与过往任何一届都不同,它不再只是一个限定时间的促销节点,而成为一场融合政策红利、模式创新与节奏重构的系统性消费工程。平台不再单纯追求GMV的脉冲式高峰,而是通过与国补资金的精准对接、即时零售的体验升级以及促销节奏的常态化,将大促转化为一场更持久、更精细、更注重真实满足消费需求的长期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商行业的核心竞争,正从价格与流量的浅层战场,深度转向供应链效率、用户体验与生态协同的综合较量。

赞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10日 17:48
下一篇 2025年10月10日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