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高度关注背后的思考:家电产品“含绿量”成胜出关键因素?
家电产品“含绿量”的提升,绝非单方受益,而是多方共赢。
中国家电产业,正围绕“绿色”加速转型升级!这种趋势,在这一轮以旧换新浪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近日,CCTV-新闻“年中经济观察”以四川长虹为案例特别指出,“国补”之下,家电企业重心转向绿色生产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迹象愈发明显。
笔者认为,政策有倾向性地扶持、用户有方向性地选择、企业有明确性地制造,家电绿色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接下来的比拼,将是绿色家电全面爆发的见证期。
“绿色”已是行业发展必选项
近年来,在家电行业能力升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家电产品的“含绿量”,已成为首屈一指的关键指标,特别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驶入“快车道”的当下,家电低碳绿色已势不可挡。这一点,在“以旧换新”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政策明确指出,一级能效产品补贴售价的20%,二级能效补贴15%。
CCTV-新闻的“年中经济观察”更有力的说明了,把“绿色”作为发展必选项的企业,正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笔者了解到,作为行业首批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企业,四川长虹已经率先一步,完成了对旗下家电产品的全链绿色升级,并出现了持续迭代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电视制造端,生产重心已转向一级能效产品线。据CCTV新闻报道,位于四川绵阳的长虹智慧显示工厂,高能效电视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平均每1分钟就有1台85寸的一级能效智能电视下线,这就是绿色改造原有产线带来的效率倍升。
而在电视研发端,为了提升电视的节能性能,长虹电视加强了高光效 LED 的应用与节能算法的研究,通过技术革新让产品在画质提升的同时降低能耗。
“含绿量”提升企业用户幸福感
家电产品“含绿量”的提升,绝非单方受益,而是多方共赢。对企业而言,短期升级虽有压力,但能带来“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
例如四川长虹在持续优化产品工艺技术同时,进一步拉通了整个供应链及交付管理等环节,全力保障高能效产品部件的齐套供给,用更好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品质且订单激增的需求。
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升级,节能、智能、健康的家电产品成为 “香饽饽”。上半年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 30.7%,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更多家庭主动“焕新”节能家电,用实际行动为绿色产品投票。
长虹也因此诞生了一批明星产品:围绕“保鲜” 核心开发的美菱M 鲜生、冻鲜生冰箱,采用先进保鲜技术,延长食物保鲜期之时减少因食物变质造成的浪费,从另一个维度践行绿色理念;搭载“AI 云节能技术”的长虹客餐厅Pro共享空调,能够实现0.1度精确控温,自主智能调节运行频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温度波动和能源消耗。
这些产品的共性是,打破了家电的使用属性,使它们转变为智能节能的生活助手。对用户而言,体验更为强烈和直接:更节能的运行模式、更优的使用效果,让“含绿量” 直接转化为用户的“幸福感”。
用户首选、企业主推,可以想象,无论形式怎么变,家电行业的转型升级之争,绿色已悄然成为决定性指标。
从四川长虹的案例也不难看出,家电行业绿色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延伸到了生产制造、供应链等全方位环节。早将资源与精力投向绿色家电的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从源头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优化生产流程、采用节能设备,在提升产能的同时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并在能耗和产出间形成良性循环,已成为家电产业升级和以旧换新的主角。
小结:“绿色为基、科技为翼”才是为家庭品质生活注入新动能、为经济社会贡献重要力量的顶配。企业发展的全面绿色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绿色品质,也必将推动整个行业生态的绿色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