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国补”资金7月下达,以旧换新“下半场”会有何变化?
随着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国补重启,资金投放将更精准、流程更规范。
今年以来,伴随以旧换新行动加力扩围,家电消费市场迎来了更强的活力。进入7月,按照计划,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即将下达。进入“下半场”,以旧换新行动会否迎来新变化?
新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在路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6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相关部门将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其中,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2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同时还把地方资金使用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对去年多支出的地区进行了倾斜支持。
下一步,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同时将协调有关方面,坚持更加注重“时序性”和“均衡性”的原则,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有序实施。与此同时,及时跟踪评估各领域工作进展,不断完善实施机制,更好提升“两新”政策效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新”政策持续显效,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家电、家具、通讯器材等销售快速增长,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国家统计局经济指标数据显示,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其中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作用明显。
以旧换新仍大有可为
前段时间,多地传出以旧换新“国补”暂时无法领取或限额领取的消息,引起了消费者和市场的热议,甚至有部分消费者担心国补是否会就此取消。对此,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6月20日回应称:“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没有变化。”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增加了手机、平板、洗碗机等新品类,安排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也翻了一番,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至今年的3000亿元。这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再加上地方按比例配套和自行安排的资金,共同构成了“国补”的资金来源。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认为,与2024年相比,2025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范围上均有显著提升。当前各地均在全国政策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例如江苏家电补贴类覆盖32类电器。汽车补贴力度亦不同;北京上海新能源置换补贴标准为1.5万元/辆,为全国较低水平。地方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下,部分地区补贴额度告急、更改补贴机制。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近几个月,以旧换新政策范围内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显示补贴政策对相关商品消费的提振效果明显,同时也反映出居民对消费补贴需求较大,这也导致补贴额度消耗较快。部分地区“国补”调整将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接下来促消费政策力度还将进一步加码。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最新文件明确,2025年家电“国补”结束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从总量来说,家电以旧换新的潜在需求仍然是巨大的,以旧换新实现的销售量和存量家电比较起来还是非常小的一个比例,以旧换新仍大有可为。
“国补”下半场会有如何变化?
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在7月下达,“国补”下半场会有如何变化?
奥维云网大家电部分析师肖蕴轩认为,早期国补政策以普惠式补贴为主,旨在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快速激活市场,但随着资金消耗速度远超预期,政策模式需要转型。江苏率先探索的“限额分配”模式,正成为全国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该模式通过每日、每月资金额度限制,结合分阶段发放补贴的机制,对资金消耗节奏进行精准把控。这种转变一方面缓解了地方政府审计核销的压力,降低了资金滥用风险;另一方面,也倒逼企业摒弃盲目追求补贴额度的竞争策略,转向更注重市场需求与产品价值的理性竞争,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国金证券的研报同样指出,本轮以旧换新政策调整的核心逻辑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效率,并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份研报特别提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模式正在由“普惠式”向“精准调控”升级,江苏试点的“限额分配模式”,有望成为全国范本。
赵伟认为,全国层面,当前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仅下达1620亿元,仍有约1380亿元待下达。若后续使用完毕不排除补充增量资金可能。且针对近期部分地区补贴额度使用过快,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亦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防范国补骗补等。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国补重启,资金投放将更精准、流程更规范。对于厂商而言,谁能找到经营新逻辑和新赛道,谁就能在国补“下半场”取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