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孟羽童大反转,谁急了

果然在生意面前,都是老戏骨了。

  董明珠是懂流量的。

  时隔两年,矛盾原本公开化的董明珠和孟羽童,宣布要再次“合体”了。格力电器方面表示,5月23日晚,董明珠将与孟羽童共同直播,热度瞬间拉满。

  孟羽童说,“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女老板”,在“@格力电器”欢迎回家的跟帖下,还亲切地喊了一句“妈呀”。合体直播还没有开始,外界已经纷纷期待,分道扬镳又突然冰释前嫌的两人,要整出什么动静来。

  渡尽劫波流量在,相逢带货泯恩仇。果然,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从“接班人”到互撕再到如今重修旧好,“董孟恩怨”背后,是格力转型的深深困局。

  01

  2021年,22岁的孟羽童,因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被董明珠选中,一句“要将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让格力与这位年轻女孩深度绑定。

  孟羽童的“养成系”人设,与董明珠“霸道女总”的强势领导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反差感十足的CP组合,迅速成为流量密码。

  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是格力电器在品牌年轻化转型中的一次精心布局。

  彼时的格力电器,正试图打破线下渠道的局限,向直播电商转型,争取年轻用户,突破空调业务的单一化瓶颈。董明珠和孟羽童的“二人档”,也成为格力电器转型的一个重要救命稻草。

  2021年11月,孟羽童开始在格力直播带货,两人合体直播的“明珠羽童精选”直播间,一度创下数亿元销售额,孟羽童一度被外界称为“格力薇娅”。

  但你侬我侬的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多久,双方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

  2023年5月,孟羽童离职,她在社交媒体上曾透露,“月薪在五千到一万块钱”“工作时长21个小时”。话里话外,满是打工“牛马”对职场内卷的不甘。

  而孟羽童离职后,格力市场部员工曾向外界透露,孟羽童是被开除,因为“经常旷工参加商务活动,接私活”。董明珠更是公开批评,“只想着利用格力平台当网红”。

  这场“养成系”的人设营销,以双方一拍两散而告一段落。到底是孟羽童借助格力平台走红后忘恩负义,还是勇敢地逃离职场PUA,成为了舆论场的谈资。

  但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年,已经决裂的二人火速重归于好,在520的特殊节点,来了一波官宣“合体”。

  尽管反转到令观众猝不及防,这场戏剧化的和解,在格力电器官宣“周五直播”时,已经有了答案——“回家吃饭”的温情叙事背后,还是利益驱动的流量生意。

  02

  对孟羽童而言,和董明珠、格力电器冰释前嫌,不算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在离职风波之后,这位从素人迅速走红的网红,在社交媒体上积攒了数百万粉丝,一条小红书的商报单价达到20万元。如果以合作伙伴,而非员工的身份,和格力电器携手,可以撬动更大的商业增量。

  而且,离职后的孟羽童虽转型成功,但“格力逃兵”“忘恩负义”等标签始终如影随形,和董明珠的重修旧好,既能借格力平台背书提升商业价值,还能洗白舆论形象。

  反过来说,这样的逻辑对董明珠也成立。

  对精心栽培但中途“叛逃”的员工,发出“回家吃饭”的诚挚邀约,可以淡化“霸道女总”的冷酷人设,增强包容、温情的观感,拉近和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当然,就像当初董明珠选中孟羽童一样,这一次双方的冰释前嫌,各取所需的背后,还是格力年轻化、去董明珠化的战略转型。

  纵观格力的发展史,董明珠与格力的深度绑定,曾是企业增长的重要助推器,在她的带领下,2013年格力成为中国首家突破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人企合一”绑定之深,甚至让很多人忘记,格力其实是一个国企。

  近年来,格力深陷增长困境,空调业务占比超70%,在手机、芯片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屡战屡败,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7.26%。并且按照相关数据,它在2020年一度失去了空调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经销商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渠道不再为王,而向直播电商转型,需要一个IP作为占领年轻用户心智的锚点。

  董明珠希望像曾立下赌约的雷军那样,用个人IP来推进线上业务,实现品牌年轻化的突围,但即便她亲自下场直播带货,结果也不尽人意。

  前不久,格力将门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个人IP全面取代企业标识,更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被不少网友有调侃像足浴店。

  一个扎心的现实是,发烧友可能会为了雷军,豪掷几十万买车,但很少会有用户奔着董明珠的个人魅力去买格力的电器。

  更致命的是,董明珠的个人形象,本身就带有一定争议,她的心直口快屡次引发危机。

  比如此前宣称,企业挖人是小偷行为,呼吁员工跳槽要交培训费。就在前不久,更是发出“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的惊人言论,引来官媒的激烈批评。

  当企业品牌与个人IP深度捆绑,任何个人言行都可能被放大为品牌危机。

  在这个前提下,将孟羽童重新找回来,用孟羽童,而非董明珠,来作为格力品牌年轻化突围的一个锚点,无疑更加合适。

  董明珠需要孟羽童的年轻标签,孟羽童需要格力的品牌势能,所以哪怕顶着炒作的批评,二者也要“合体”直播。只不过此番重归于好有些突兀,像是将观众当随意摆弄的看客,说好的公开决裂,原来是为了流量盛宴的精心铺垫。

  果然在生意面前,都是老戏骨了。

  问题在于,格力真正需要的,不是孟羽童的流量救赎,而是从根本上重构渠道生态,重构品牌的价值。当“回家吃饭”的温情叙事散去,格力又该何去何从?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5月22日 21:36
下一篇 2025年05月22日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