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甩小米 美的闪婚海信布局AI暗战海外

在供应链上选择抱团的操作尽管罕见,但却是国际贸易变数陡增的当下的避险选择。

  刚刚与小米集团彻底分手,美的集团转头便无缝衔接上了海信集团。

  5月7日,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这一次罕见的合作受到了双方的重视。公开消息显示,签约当天两家企业的重量级高管齐齐到场。除了海信董事长、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均到场外,代表签约的高管分别为海信集团副总裁兼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高玉玲和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FO钟铮。

  在公告中,双方表示将开展广泛的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合作;围绕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等方面展开合作;在智慧物流领域,双方将在生产物流协同、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等全链路进行平台优化与升级。

  另一位值得关注的出席高管是安得智联总裁梁鹏飞。安得智联作为美的集团旗下的物流科技企业,代表的是美的集团在智慧物流上的成果。据了解,美的集团计划分拆安得智联赴港上市。梁鹏飞的出席意味着,这次合作对安得智联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即将赴港上市的关口,海信集团很有可能成为安得智联的助力。

  各取所需与战略协同

  家电网主编李韬认为,在家电红海市场继续内卷对两家企业已经没有意义。近年来,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正在将重心开始向新的领域转移,其中美的集团聚焦在海外市场以及B端业务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业务的拓展上;而海信集团近日则在董事会引入了新的成员,谋求产业生态的协同,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存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交叉领域,但在白电板块,海信集团难以撼动美的集团的地位。与此同时,美的集团也并未深入海信集团优势的黑电领域,这是双方能够开展合作的基础。这意味着,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的竞争领域正在逐步变小。

  更关键的是,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AIGC技术为产业数字化赋能。这一次合作的主要核心也在AI应用的开发,而非家电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各自数字化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合作,特别是推动AI智能体在制造、物流等众多领域的应用。

  在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策略,这也意味着企业间开展战略合作能够降低风险。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需要各自在新领域上投入开发资源,增加了发展的风险。而两家企业开展合作,则能够将投入的资金以及风险分散到两家企业,以达到降本的效果。

  此外,与海信集团在智慧物流上开展合作,能够提升安得智联港股上市的成功率。从安得智联角度来看,如公告中提到的,当下安得智联对美的集团关联销售产生的收入及毛利占比依然较高。为了保持安得智联的独立性,需要提升第三方客户的占比。与海信集团开展合作,能够有效降低安得智联与美的集团的关联交易依赖。

  一致对“外”

  在供应链上选择抱团的操作尽管罕见,但却是国际贸易变数陡增的当下的避险选择。

  比如三星电子为了供应链的安全,选择与LGD开展合作,从LGD采购OLED面板。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的战略合作,同样可以看作是供应链生态联盟,在降低供应链脱钩风险的同时,取长补短以获得与西门子、松下、三星等海外巨头的竞争优势。

  在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中国家电巨头共同的战略选择。其中2024年,海信的海外收入为996亿元,美的的海外收入为1690亿元,对两家公司来说,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均超过了40%。

  业内人士指出,美的“统仓统配”模式与海信海外工厂网络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海信借助美的在东南亚、南美的物流中枢,可降低海外仓成本30%;而美的则通过海信的墨西哥基地,规避美国新关税政策的风险。

  从与小米合作转向与海信集团合作,说明中国家电巨头已经出现了重大的战略转变。过去包括美的集团、TCL都曾与小米开展过合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家电企业希望学习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加速转型。而如今,家电领域正加速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头部企业通过多元化的战略布局,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与业务拓展。这也让中国家电业从单品竞争转变为生态共赢。

  业内人士认为,“跨界合作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家电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路径,同时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更节能的家居生态体验,进一步激活智能家电市场的增长潜力。”


赞 (0)
上一篇 2025年05月12日 22:29
下一篇 2025年05月12日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