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格力才抵一个美的,“空调一哥”易位了?

1.jpeg

或许,两家同为中国制造业楷模的企业,它们的未来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国内空调行业,究竟谁是 " 一哥 "?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但又很模棱两可:不是格力,就是美的。

  对于这个问题,格力与美的早已争执多年。但从规模上直观对比,美的营收已近是格力的近三倍之多,两者间的距离似乎在不经意间,被拉得越来越远。

  "格力空调世界第一,它(美的)算老几?"

  曾几何时,董明珠对美的的轻视言犹在耳。而今,面对如此悬殊的对比,她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格力空调失速?

  谈到格力与美的时," 空调争霸 " 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

  "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 年格力品牌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为 28.15%,位居第一…… "

  "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家用空调(仅统计柜机与挂机)…… 8 个品类中,美的系产品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按零售额)均位列行业第一。"

  对于谁是 " 空调一哥 ",格力与美的已争执多年,并经常在年报中各执一词。

  统计方法与口径存在差异,使得结论各异。但从规模扩张的角度审视,美的的后来居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前不久,格力和美的一季度财报相继出炉,再度成为业界焦点。

  财报数据显示,美的 2024 年第一季度营收破千亿大关,实现营收 1061.02 亿元,同比增长 1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0 亿元,同比增长 11.91%;

  格力实现 363.64 亿元,同比增长 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46.75 亿元,同比增长 13.77%。

  从规模上直观对比,美的营收已是格力的近三倍之多,两者间的距离似乎在不经意间被拉得越来越远。作为昔日空调领域的领跑者,格力是否真的在与美的的竞争中逐渐落后?

  从未停止过的明争暗斗

  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之间的明争暗斗,几乎从未停止过。

  2012 年,是空调行业值得一提的年份。在这一年,两家相隔百公里的中国家电巨头,相继迎来了权力的交接。

  国企格力电器的创始人朱江洪,到了退休年龄,他将一手扶持的董明珠推上了格力的领导岗位。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已 70 岁,该到安享晚年的年龄。独子不愿接任,集团的指挥棒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两个卖空调的人,先后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高调的董明珠和隐忍的方洪波,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为各自身后的投资人,也为自己,打江山。

  那一年美的、格力营收分别为 1030 亿元和 993 亿元,彼时差距还不大。

  " 如果一定拿美的跟格力比,我觉得两家企业不是一个等级,我们在空调领域是绝对的老大,谁都不能撼动。"2018 年 1 月 3 日,董明珠在央视财经《交易时间》中公开表示。

  她认为,除了市场份额的高低之外,净利润的差异也是两家公司不在一个等级的重要原因。

  彼时,董明珠的自信主要来自于格力领先的空调市场份额、净利润水平以及对其他品类未来发展的美好预期。

  分水岭发生在 2019 年,美的空调的反超故事悄然开启:2019 年初,美的凭借低库存的先机,率先降价 10%。此举马上让格力陷入了成本高企、终端价格降低、渠道利润压缩的多重压力。

  随后,格力被迫发动 "30 亿大让利 "" 百亿大让利 " 等活动应战,均价下探 30% 以上。然而却仍然难掩零售均价高于美的的尴尬。

  美的借此良机,实现了弯道超车。

  2019 年,格力还以 1386.65 亿元的空调营收碾压美的的 1196.07 亿。但到了 2020 年上半年,美的的空调业务营收突然实现了对格力的超越,并且美的的总营收和净利润也达到格力的近两倍。

  到了 2023 年,这一差距再度扩大。

  2023 年年报数据显示,格力空调业务贡献了 1512.17 亿元的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 73.76%。

  而美的的暖通空调板块实现了 1611.11 亿元的营收。

  2023 年,美的实现营业收入 3720.37 亿元,同比增长 8.18%;

  反观格力,同期实现营业总收入 2050.18 亿元,同比增长率略低,为 7.82%;

  值得一提的是,董明珠在 2018 年企业家领袖峰会上提出了新的 "5 年计划 ",希望要用 5 年再造两个格力电器。彼时,格力的营收刚刚突破 2000 亿元大关,按照董明珠的设想,到 2023 年,格力的营收将达到 6000 亿元。

  但如今,格力不仅面临着原地踏步的落差,而且美的的空调业务营收也已经领先了自己近百亿元的身位。

  多元化赛道拉开差距

  美的的弯道超车并非偶然。

  谈及美的与格力差距拉开背后的深层原因,有产业观察人士认为,美的超越格力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战略上格力这么多年依然坚持以空调单品为主,多元化尝试并不成功,但美的多元化比较成功,除空调外,其他小家电在市场上都非常强劲;其二,公司体制机制有差异,美的市场化程度高,响应速度和反应速度都很快,公司实现平台化建设,相反格力还是比较传统反应慢。

  有空调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 格力多元化之路不仅起步晚,走的方向也没有紧紧围绕主营产品来做,手机、新能源汽车甚至预制菜等与空调行业相去甚远。"

  此外,在渠道方面,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美的选择渠道革新与数字化转型双重驱动。通过 " 网批模式 " 和以销定产的 T+3 数字化转型,美的不仅优化了供应链,降低了库存风险,还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这正是其超越格力的关键所在。

  而对格力来说,早前过度依赖自己的大经销商,后来又发生了经销商 " 反水 " 不代理格力空调了,在渠道改革方面阻力重重。

  在业务拓展方面,美的亦是棋高一着,从消费电器到机器人自动化,多元布局为美的构建了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石。

  事实上,除了暖通空调外,美的的消费电器、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等业务已经多点开花。

  据其 2023 年年报显示,美的的暖通空调业务仅占到美的总营收的 43.11%;消费电器营收占比达到 36.04%,金额则达到 1346.92 亿元;另外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占比为 8.83%,其他业务占比为 7.91%。

  格力虽然也在努力拓展生活电器、智能装备及绿色能源等领域,但从实际营收贡献来看,这些新业务板块尚未形成显著的增长极点,对总营收的占比依然有限。

  2023 年,格力上述业务营收分别为 40.02 亿、6.7 亿、71.06 亿,分别占营收比为 1.95%、0.33% 和 3.47%。

  2016 年,董明珠曾经公开表示,格力电器从专业化的空调企业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但时至今日,新能源车、锂电池、手机、储能、半导体、医疗健康……以至于最近正在饱受批评的预制菜,格力的 " 其他业务 " 都没能为企业贡献太多价值,对于公众也几乎没有存在感。

  " 一哥 " 之争落定?

  资本市场亦是风向标。

  格力和美的同为 " 家电白马 ",在股价上曾不分伯仲。但如今,格力已从近 70 元 / 股的高位,跌至如今的 40 元 / 股左右,股价目前也仅为美的的 60%。市值方面,格力也仅剩约 2274 亿元,仅为美的的一半。

  市值缩水,股价滑落,格力与美的的差距似乎日益明显。

  这是否意味着 " 空调一哥 " 之争已经尘埃落定?答案或许并不如此简单。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尽管美的与格力营收差距越来越大,但两大巨头之间的净利润水平却始终没有拉开较大距离。

  从这几年的财报来看,2020-2022 年格力每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是 221.75 亿元、230.64 亿元、245.07 亿元,呈稳定增长态势;而美的同期表现是:272.23 亿元、285.74 亿元、295.54 亿元,也在逐年递增。

  2023 年,美的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37.20 亿元,同比增长 14.10%。格力归母净利润录得 290.17 亿元,增长率达到 18.41%。

  虽然格力在净利润总体规模上未能超越美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太大。

  不难看出,被美的 " 压一头 " 的格力,无疑仍旧是一家 " 会赚钱 " 的公司。

  一名资深家电行业专家曾表示,格力与美的在空调业务上各有特点,前者重品质,后者重性价比,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正是两家企业不同的发展理念,并无优劣之分。

  或许,两家同为中国制造业楷模的企业,它们的未来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06月27日 00:29
下一篇 2024年06月27日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