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开放融合“智绘未来”

1.jpeg

编者按:6月30日至7月2日期间举行了“GSMAThrive·万物生晖”线上峰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领袖就5G与网络、未来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报将对此次会议中部分行业领袖和专家的观点进行报

编者按: 6月30日至7月2日期间举行了“GSMA Thrive·万物生晖”线上峰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领袖就5G与网络、未来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报将对此次会议中部分行业领袖和专家的观点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

推动四方面数字化创新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在加速,并呈现出“五纵三横”的新特征。杨杰预计,到2025年,在“五纵”的推动下,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而“三横”将使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收入规模达到13万亿元。

数字化转型的“五纵三横”,其中“五纵”分别是:基础设施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工作方式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三横”是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共性需求,表现为线上化、智能化、云化。面对“五纵三横”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中国移动采取的措施是“四个数字化创新”。

数字化网络创新方面,主要是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加快5G网络建设。杨杰表示,力争提前完成年内30万个5G基站的建设目标,确保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全面良好覆盖;二是加快数据中心建设,中国移动的数据中心是“3+3+X”结构,年内将实现全国数据中心投产能力超百万架,能够满足各行各业智能化应用的算力需要;三是加快形成“N+31+X”的云网一体基础设施布局,推进网络云化、业务云化、能力云化。

数字化产品创新方面,主要针对“五纵”涉及的五大数字转型场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加快内容、权益、5G消息、移动认证等产品建设,推动智能组网、家庭安防等智家产品布局,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平台,大力发展云视讯、远程教育等数字化产品。

数字化科技创新方面,其范围不仅包括技术,还包括技术创新体系。杨杰指出,积极布局5G+AICDE、区块链、定位、大视频等融合创新能力体系构建,加快推动5G SA端到端技术完善和产业成熟,加强网络智能化技术攻关,构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的智慧中台体系,提供泛在的智能云服务能力,夯实网、云、边、智融合的技术基础。

数字化生态创新方面。杨杰认为,要大力推进5G共建共享,推动多模多频多形态5G终端发展成熟,联合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加快推动5G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迭代成熟,持续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双百亿”生态引入与合作分享计划落地,构建“并购+参股+创投”投资平台,打造资源共享、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

5G SA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强调,5G SA不仅是网络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都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电信将积极繁荣SA生态环境,加速5G技术创新,让5G SA成为云网融合的最佳实践。

柯瑞文在演讲中指出,首先,5G SA实现了移动网络性能的全面提升,推动了信息通信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差异化、个性化的业务和服务。

其次,5G SA引入了云化架构和技术,实现了移动网络架构的巨大变革,促进了通信技术(CT)与信息技术(IT)的深度融合,进而催生和催化了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第三,5G SA是数字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泛在、智能、高速、安全的5G SA网络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搭建5G SA网络和业务平台,发展数字化应用服务,可以赋能各行各业,打造智慧社会。

柯瑞文表示,5G SA采用服务化架构设计和云化部署,实现按需扩缩容,从而快速响应用户和业务需求。目前,中国电信正在积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场景为驱动的高效、敏捷、安全的云网一体新架构,实现“2+4+31+X+O”的云资源池布局,加快云边协同,构建云网POP,使网络随客户、业务和应用而动;同时,打造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实现云网业务一体化的快速开通和高质量保障;打造数字化平台,支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实现生态赋能和运营赋能。

另一方面,5G SA为云网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技术手段,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5G SA独有特性需要云与网更好地配合。中国电信正在持续推进5G SA在云网融合领域的技术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开放,打造安全、可靠、可信的云网融合产品,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媒体直播等应用提供端到端、可定制的信息化行业应用。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

支持开放协作型标准 维持全球通信产业统一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当前的ICT技术就像100年前的电力一样,将大规模向各个行业延伸拓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使能器,释放各行各业的技术红利。

郭平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GSMA和全球运营商扮演着重要角色。GSMA发布了 “维持联接的11项政策建议”, 建议增加临时频谱、减少网络拥塞,推动了基于AI的数字抗疫应用等。无论是医疗领域还是通信领域,全球性的合作、协同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华为将继续支持开放、协作型的标准与产业组织,努力维持全球通信产业的统一。全球厂商、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组织都参与技术和标准工作,有充分的包容和协商,将更好地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郭平说,当前5G快速发展,商用网络达到81家,覆盖全球72%的GDP经济体,已发展了9000万5G用户,使能人们的数字化生活。在5G的带动下,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进程大大加速。5G已在文娱、商旅、医疗、矿业、港口、制造等行业中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实践应用,部分成功的应用已开始向整个行业规模复制。

郭平说,5G起步比较早的行业已经成功开始相互复制,比如数字港口。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也最早将5G技术引入生产系统中。目前舟山港已初步建成“5G智慧港口”,以吊轮胎的操作为例,5G远程操作已经成为常态,90%的操作由机器完成。引入ICT后,预计宁波舟山港口未来10年将减少25亿元的生产成本。

目前,中国的厦门远海港、上海洋山港、青岛港、天津港等大型港口都已经开始规模应用,5G无人集装箱卡车、5G智能理货、无人机巡检等应用正在逐步推广。

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

应探索移动通信经营新模式

当前,5G网络的建设和覆盖正不断扩大,5G终端也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大众视野,产业呼唤更多的应用出现,因为5G网络的功能需要通过5G应用才能真正地实现。

“从1G到5G,应用的功能正随着代际更迭产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话音、短信应用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而5G时代的应用又与之前的移动互联网不同。”王建宙说,“以前的移动通信网络更多的是满足消费需求,但5G时代行业应用的数量已经超越了消费应用的数量,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王建宙表示,此前移动通信网络是以满足大众应用的普及化为主,为大众应用提供便捷性,而行业应用则是追求个性化,每个行业企业都希望网络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服务,希望运营商建设专网。因此对于通信网络来说,不仅要赋予行业应用个性,还要给予网络本身个性。

在王建宙看来,5G应用开发要探索出有别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经营模式,以满足行业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增加可推广性,这需要产业链共同探索。“此前,基于通信网络应用的主要开发者是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因为他们最早地参与了5G网络的开发,也对此有深入了解,但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来看,我们要鼓励更多的人来参与5G应用的开发。”王建宙说。

对此,王建宙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重视移动通信服务需求的新变化。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出了许多移动通信的新需求,包括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购物。这些应用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视频会议为例,是网络推动了该应用走向繁荣。疫情结束之后,在线业务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是开发5G应用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5G全面商用初期,可以首先开发智能控制、智能物流、智能安防等应用。因为根据现有的网络覆盖情况和技术指标,开发这些业务往往没有太大问题。待5G网络技术逐逐步完善,覆盖程度不断扩大,再循序渐进针对更加专业、难度更大的应用进行深度开发。

三是要重视消费级的5G应用。5G网络将会实现大容量和密集覆盖,仅仅有行业应用是不够的,消费级和行业级应用一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要扩大消费级移动通信应用的范围。消费级应用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有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可以把互联网用到日常的消费当中。手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还要在5G终端上开发出更多的新功能。

产品图.jpg

赞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19:21
下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