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持续领跑Lazada机制失衡 马来西亚家电电商移位

谁能为商户创造可持续利润,谁就能赢得市场主导权。

“现在的经营重心已向Shopee倾斜,未来几个月我们会尝试在TikTok Shop上试水低客单价小家电。”

10月9日,一位马来西亚家电经销商在接受《马来西亚智能家居网》采访时直言,越来越多的家电商户正从Lazada迁往Shopee与TikTok Shop。原因不在“流量不足”,而是平台机制让商户利益被稀释。

Shopee持续领跑Lazada机制失衡 马来西亚家电电商移位

流量与结构之变:Shopee成“主场” TikTok Shop崛起

过去两年,马来西亚电商生态的流量分布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Shopee凭借稳健的促销策略与灵活补贴,仍然稳坐流量主场。TikTok Shop则以内容驱动的“短视频+带货”模式,快速占领低客单价与冲动型消费场景。Lazada则因佣金、补贴及透明度等方面劣势,逐渐被家电商户边缘化。

综合经销商反馈与公开数据,本篇文章聚焦Shopee与Lazada的对比,可归纳为四个决定性因素。TikTok Shop将另行分析。

补贴与收益:Shopee更慷慨,Lazada稀释利润

以空调为例,假设售价为1000马币(约1690人民币),两大平台的收益差异显著。

Shopee:商户需支付约15%的平台费用(含佣金与税费),实际收入约为850马币,消费者可领取平台补贴约150马币,相当于以850马币购买。

Lazada:商户需支付约18%的平台费用,实际收入约820马币,消费者可领取平台补贴约130马币,实际购买空调支付的价格是870马币。

表面上补贴力度接近,但由于Lazada补贴比例较低,商户利润被进一步压缩。

在价格敏感的家电市场,这30马币的落差,足以决定商家平台选择的倾向。

运营透明度:Shopee清晰,Lazada滞后

透明度是商户最关心的要素之一。

在Shopee,只要消费者完成支付,卖家后台即可实时查看扣费后净利润与物流全流程,方便及时调整价格与库存。

而在Lazada,只有当消费者确认收货后,卖家才能看到最终结算数据。

更令人诟病的是:如果消费者购买结束,而且已收到货物,一旦申请退款但卖家未在24小时内回复,Lazada系统将自动退款。若消费者未退还商品,卖家将遭受双重损失——退钱又失货。这种机制被经销商称为“三座大山”:周期长、资金占用高、风险大。

Shopee的处理方法则是,遇到消费者申请退款时,会有专业人士跟卖家和买家进行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是否退货退款的决定,不会采取和lazada一刀切、先给商户退款的做法。从商户的角度出发,Shopee的处理方法更人性化,也更有弹性。

因此,Shopee的高透明度与低风险机制,正成为家电商户迁移的首要动力。

促销节奏:Shopee常态化,Lazada短促化

马来西亚电商格局已进入“算法与补贴节奏之战”阶段。

Shopee通过灵活的佣金与返现政策,强化了与商户的长期协同,其在内容电商(短视频与直播)整合上也先人一步。

Lazada虽背靠阿里生态,曾吸引大量中小家电商户,但在促销节奏、流量分配上却逐渐僵化。

Lazada的促销依赖“双十一”“年中大促”等节点,短期拉动强、长期转化弱,而Shopee通过闪购、红包、ShopeePay积分等持续机制,形成消费黏性。

结果是——Shopee在GMV与月活(MAU)上全面领先,成为马来西亚消费者心中“默认第一电商平台”。

算法和机制之争——电商战争进入深水区

马来西亚电商竞争已超越传统价格战。当前比拼的,是算法、补贴节奏与生态延展力。

Shopee更懂市场节奏、更懂商户需求。Lazada若不在资源分配、结算透明度与售后机制上进行系统性改革,未来将继续在Shopee的阴影下艰难突围。

对于家电行业而言,平台选择已不仅仅是“佣金差距”的问题,而是效率、风险与利润平衡的系统决策。

在新的电商周期中,谁能为商户创造可持续利润,谁就能赢得市场主导权。


赞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02:51
下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02:51